-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在美与真之间 摄影本体性的发展: “人类兴趣”与“社会的风景摄影” 人类兴趣与浪漫主义风:“四个法国摄影家”摄影展,1952年,纽约罗伯特.杜瓦诺、布拉塞、伊齐斯、罗尼;《人类一家》摄影展,1955年,纽约 德国“主观摄影”:施丹纳、怀特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挑战宏大叙事的激进摄影实践:克莱因《纽约》,1955年;弗兰克《美国人》1955年 报道摄影:马格南图片,1962年;泽田教一《逃向安全地带》,1965年、亚当斯《枪毙越共》,1968年 战后日本的纪实摄影:《十个人的眼睛》摄影展,1957年;石原泰博,冬松照明,奈良原一高、细江英公等 新纪实摄影:《向着社会的风景》摄影展,1966年,阿巴丝、维诺格兰特、寇德卡、北井一夫 “人类兴趣”与主观摄影 195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四个法国摄影家”的展览,布拉塞、杜瓦诺、伊齐思、罗尼的作品 关怀摄影: 四个摄影家所共同具有的关注平民生活的摄影倾向,被视为一种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流派,虽然没有具体的组织形态.却进而影响到西方各国被称为“关怀摄影”,并影响了1955年,人类一家的展览基调。 《人类一家》 规模和意义: 由纽约艺术博物馆摄影部主任爱德华斯泰肯策划,用3年时间筹备,集中了68个国家的摄影家们的503张照片 旨在表现一个浪漫观念——人类一家,天下一家,寄托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着未来世界的美好盼望。 评价: 这个展览的浪漫乐观的影响,并没有确切地反映当时冷战下的世界真相,反而陷处一种空洞的人类一家的幻觉之中。 布拉塞(Brassai) 在摄影史上,布拉塞(Brassai)是少数于三十年代初期就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至今依旧活跃如昔的大师之一。 布拉塞的摄影观是他自己作品最好的注脚,他所拍摄的人、事、物都很少有情绪的介入。他认为摄影的客观性是对现实世界的形象做最崇敬的礼拜。它认为摄影使人类的影像进入另一个严格的秩序,它使创作者放弃个人的身份——自我。 罗伯特.杜瓦诺(1912-1994) 在法国摄影界,罗伯特·杜瓦诺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堪称为一对并驾齐驱的大师。这两人的摄影都以纪实为主,但风格却迥然不同。布列松经常云游四海,作品比较深沉严肃,关心各地民众疾苦。杜瓦诺则一生只以他所居住的巴黎为创作基地,喜欢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抓取幽默风趣的瞬间。 在各种题材里,杜瓦诺所拍的儿童照片格外有特点,比如,表现学生们在室外的活动,他从不去拍摄升旗或做操等整齐划一的镜头,而是专门用心去抓拍那些校园里孩子们顽皮、喧闹、活泼的场面。这些照片给人的感觉却是更真实、更能体现孩子们的天真本性,给人们留下了既新鲜又深刻的印象。 伊齐斯(1911-1980) 以摄影来把握一种弥散在城市各处的巴黎特有的诗意、浪漫与温馨。 维利.罗尼 主观主义摄影 产生和流行 与当时西方正盛行存在主义哲学有关。存在主义哲学认为“存在”即“自我”,认为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宇宙和人生的中心,人生和世界都是非理性和无意义。 人的思想和情绪、内心感受和主观意识才是真理最可靠的见证。 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要揭示人们内心的情感。 产生于这一历史时代的主观主义的摄影作品,常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恐怖和不安,反映和表现经过世界大战浩劫后世人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悲观情绪 摄影家有: 0·斯坦内德、J ·施莫尔(J·)、S.范德坎(S-VANDERCAM)、L ·佩恩(LPENN·)、本章光郎、崛内初太郎。 代表性作品有: 《无题》(1948)、 《独步》 (195O )、 《跳舞面具》M·弗克尔特(1952)、 《油桶》(1956)、 《人体》(1956)、 《指挥棒通过的空间》(1956)、 《浩劫之后的2958年》(1957)、 《附着在窗口的幻想》(1958) 特点: 画面有“具象”和“抽象”两种,不论何种造型形式,自我意念的表现是其最终目的。画面中的一切只不过是摄影家表现自我的“载体”而已。 充分利用镜头的透视特性,把被摄体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移”到画面上去,——即使用镜头的某些光学性能,把客观的物体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意念的“物化体”,从而在画面中组合成创造出自己的“世界”。而这世界往往是荒诞、神秘的,或者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 利用近摄手段清晰而又强烈地强化和突出表现物体的某一细部形态。 运用暗房技法,把被摄对象原有的丰富影调简化,将自然、平凡的关系转换成强烈的视觉关系。 利用曝光手段(如多次曝光、连续闪光),使被摄体从时间概念中分离出来,能动地把时间概念和空间位置加以调换。 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 被誉为当代世界摄影十杰之一的举世闻名的抓拍摄影大师——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先生(Henr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