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三背书提纲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阶级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私学兴起) (2)诸子百家: ①道家:(春秋晚期)老子和(战国时期)庄子;②儒家:(春秋晚期)孔子(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③墨家:(战国初期)墨子(兼爱、非攻)④法家:(战国末期)韩非子(法治) 强调: 春秋时期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是:老子和孔子 战国时期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是孟子、荀子、韩非子。 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是墨子 儒家、道家、墨家学派开创者分别是:孔子、老子、墨子。 法家学派开创者不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源头,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了解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观点: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也称《老子》 (1)世界本源是道,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提出无为而治; (3)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最有价值部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庄子:(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庄周梦蝶) 把世界万物看成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韩非子: (1)强调法治(2)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3)主张改革 三、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核心: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含有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④伦理观: 性相近。 2、孟子(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称为亚圣): ①政治思想:实行仁政;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是为朱元璋删《孟子》的原因) ③伦理观:性本善。 3、荀子(荀况) ①政治思想: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著名论断: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性本恶。 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注意: 1、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出的以民为本思想本质不同,孔孟的民本思想实际上仍是维护君主专制,从君主角度出发。 2、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强调贵贱有序,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所以说体现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部分的是:克己复礼。 3、所谓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4、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5、比较孔子“仁”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的基本含义的不同,并进行对比评价。 (1)孔子“仁”: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 评价: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维护封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锢了个性、积极性发展。 (2) 人文主义”: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 评价: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个性得到解放;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个人欲望也膨胀。 6、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为什么不受重视,被冷落?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儒术应该指的是糅合了道、法、阴阳五行家的新儒学体系。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纯粹都用儒家思想,也采纳其他学派的一些思想。 说明汉武帝的用意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抑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董仲舒观点 (1)、为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核心思想) (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三、兴办太学 措施: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汉武帝定“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后到政府任官。 意义: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太学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 补充: 1、 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原因? 适应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代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 糅合融儒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