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舞台灯位工程设计中艺用功能研讨
舞台灯位设计共同性问题:
1) 力求在满足艺用功能前题下,求得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2) 凡涉及表演区照明的灯位;其_有效照明范围“,不是指地面范围。而是要求离舞台面1.7m水平标高(一般人眼的高度)为照明基准。
3) 按演出规律对舞台深度功能的划分:前1/3为主要表演区,中1/3为次要表演区,后1/3为置景区(背景区)。台外照明灯位(面光,外侧光)主要照顾前1/3舞台空间的人物照明;台口照明(台口顶光,台口侧光)主要照顾中1/3的舞台空间人物照明。
4) 舞台各灯位设计,必须根据舞台规模保证能容纳一定数量灯具的安装空间。
5) 如采用固定结构,挂灯空间上下灯杆间距应不小于90cm,左右间距不小干70cm。挂灯杆应统一采用直径50 – 60mm无缝钢管。灯具应采用灯钩挂在圆杆上,并加保险链。
6) 上空灯位的工作平台(地面)射光口前沿应加5 Omm高的挡板,工作平台射光口前沿(如面光、外侧光等灯位)应加防护网。网孔面积约35 –
45mm~,钢丝直径不大于lmm。
7) 灯光吊杆、吊笼上空电缆线应落在吊杆线筐内。 8)各灯位灯具安装除建筑形式或演出形式需要外露,一般力求隐蔽,尽可能使观众看不到光源与操作。
9)各灯位设计尽可能为灯光操作人员的安装、检修及搬运灯光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方便通道和安全设施。
一、面光
(一)确定面光灯位的相关因素
本题侧重研讨与面光定位有关的投射角度、深度、射距以及灯位高度等几方面的配合关系(图6.24一4)。
1、 角度:面光射角不宜大干50度或小于45度。
2、 深度:要考虑面光上的追光,要求应将追光照射深度设定在舞台后墙的地面(E点)是否能射到E点,又取决于建筑台口、演出台口和面光高度三者关系的限定。
3、 高度:‘指面光灯具至舞台地面的高度,也是面光灯选点的最低限位。一般设定面光灯具高于建筑台口1 m为最低限位。
4、 射距:一般要求从面光灯具发光点到台口0点的距离,最好控制在15m以内的射距(最远射距不宜超过20m)。
5、 对照图6.24一4,作图法面光灯位选点
l)‘首先以台口0点为投射角度设定的基点。
2) OA. OB两线夹角形成面光投射角度的控制范围。
3) A1,B1~和A2 B2是确定光线通过台口高度(F, G点)向舞台最深度(E点)投射的面光最高限位。
4) CD线是面光灯具在高于建筑台口1 m时的最低限位。
5) A1B1 CD菱形四边形便是台口F点高度时的面光选点范围。A2B2 CD菱形四边形便是台口G点高度时的面光选点范围。
6)以台口0点为圆心15m长为半径的弧M1N1以内为照明效果的最佳选点范围o 20m长为半径的弧M2N2以内为允许选点范围。
(二)面光桥内部工艺设计要求
1、面光桥内基本空间:面光桥的宽度除灯具所占用的空间外,其通行和工作宽度不小于1.2m、高度不低于2m、长度不小于建筑台口宽度。
2、面光桥装灯有关尺寸参数:面光桥主要选用长焦聚光灯或成像灯,技术处理参照图. 6.24一5a-d
3、为了保证面光灯具的安装与投射,吊点间距最好在2 -3m间。防护网尽可能的减少减细吊筋。
二、台外侧光_(见图6.24一6)
(一)外侧光定位 参照图6.24一7
1)首先设定外侧光灯具的光轴线经建筑镜框前沿的0点为投射角度的基点。将通过0点的光轴线射向舞台中轴线,并与中轴线形成的水平夹角控制在40-45度为宜
2)侧光楼在不影响边座观众能看到台口镜框,尽量沿光轴线向前移。灯具光轴到舞台中轴线夹角顶端0点控制在20 – 25m射距以内为宜。
(二)外侧光工艺设计要求
外侧光是沿观众厅侧墙自上而下装灯,形成垂直光柱。高灯位可以高于台口镜框高‘‘度度,低灯位可以与舞台地面平,或距舞台地面2m以上。为了便于操作,应分成若干层,每层净空高度控制在2 -2.5m之间为宜。
1) 灯光射口宽度最好能装两盏以上灯数,并排装二盏灯开口净宽不小于1 .5m
2) 侧光装灯结构最好采用可移动高低前后的活动杆件。如果采用固定结构,见图6.24一8的安装参数。
三、 台口顶光
在下面与台口侧光共同研讨。
四、台口侧光
1)自上而下装灯,水平控制范围,除本景区的空间照明外,还应向前投光与外侧光衔接,并能投向大幕外(台唇) 1一2m o向后投光与后景区天桥侧光衔接。
2)侧光灯具尽可能不被第一排边座观众看见。
3)侧光最底层的底面应高于舞台地面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