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分类鉴赏2(人教版).ppt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分类鉴赏2(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分类鉴赏2(人教版).ppt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 情绪?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 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 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 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 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 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 志。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 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 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 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 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 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 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 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 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 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 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 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 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 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 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 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 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 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 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⑴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⑵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 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 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⑶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 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 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 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 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 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 人们留下欣赏。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 的生活。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1.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2.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 景象。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 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观察?第二句从什么角 度观察?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第一句仰视,第二句俯视。勾勒出月色秀 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营造了一种朦胧飘 渺、如幻如梦的境界。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 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 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 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请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㈠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 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咏物诗,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追求贴切逼真,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 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 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iuguofu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