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篇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精要.ppt
第四篇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河外星系 §1 星系的形态和分类 §2 星系距离和质量的测量 §3 活动星系 §4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 §5 星系群与超星系团 §1 星系的形态和分类 1. 河外星系的发现 1750年,英国教士赖特提出银河是恒星系统。 1755年,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一书中指出旋涡星云的扁平形态是由于转动引起的,它们是和银河类似的 “宇宙岛”。 宇宙中无数的恒星系统可形象比喻成汪洋大海中的岛屿。 星云的观测 1781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发表了包含110个星云的“梅西耶星表”,其中40个实际上是星系。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发表包含2500个星云天体的星表,大部分是旋涡星云。 争论的焦点:星云是恒星系统还是气体云?星云分布是在银河系内还是银河系外? 1920年,沙普利发现球状星团的空间球对称分布,用球状星团作为银河系边界的标记来确定银河系结构和尺度,确定银河系的大小(100kpc)和太阳系到银心的距离(16kpc)。沙普利认为星云是分布在银河系内,反对“宇宙岛”的观点。 沙普利—柯蒂斯 (Shaplry-Curtis) 关于“宇宙尺度”的大辩论 辩论焦点: (1) “旋涡星云”的距离是多大? (2) “旋涡星云”是恒星系统还是气体云? 哈勃的裁决: —“宇宙岛” 的最终胜利! 1926年,哈勃分解出“仙女座大星云” (M31) 中的造父变星。 →证实“仙女座大星云”确实是恒星系统。由造父变星周光关系估计“仙女座大星云”的距离150 kpc(实际距离800 kpc) 最远的球状星团的距离(100 kpc)。 因此“仙女座大星云”必定是河外星系 ! 2. 星系的哈勃分类 根据星系形态的不同,1926年哈勃首先提出星系可以分为椭圆星系、透镜状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5种类型,称为哈勃分类。 (1) 椭圆星系 (elliptical galaxies) 椭球形的星系,符号为E. 按椭率大小的增加分为E0、E1...E7八个次型。 主要由星族Ⅱ恒星构成,没有星系盘,没有或仅有少量星际气体和尘埃,颜色偏红。 中心区域最亮,亮度向边缘递减。 (2) 旋涡星系 (spiral galaxies) 具有旋涡结构的星系,符号为S。 中心是球状或椭球状的核球,外面是扁平的星系盘。从核球两端延伸出两条或两条以上螺旋状旋臂叠加在星系盘上,盘外面是球状的星系晕。 星系盘颜色偏蓝,星系晕和核偏红。 在星系盘、特别是旋臂上主要是星族I恒星以及气体和尘埃,核球和星系晕主要由星族Ⅱ恒星组成。 按照核球的大小和旋臂的缠卷程度,旋涡星系可以分为Sa, Sb, Sc三个次型。Sa型核球最大,旋臂缠卷最紧,Sc型核球最小,旋臂缠卷最松。 (3) 棒旋星系 (barred spiral galaxies) 中心有棒状结构的旋涡星系,符号为SB。 旋臂源于棒的两端。 按照核球的大小和旋臂的缠卷程度,旋涡星系可以分为SBa, SBb, SBc三个次型。其中Sa型核球最大,旋臂缠卷最紧。 (4) 透镜状星系 介于椭圆星系和旋涡星系之间的、无旋臂的盘星系,根据核心是否有棒状结构,符号相应为S0或SB0。 在形态上,透镜状星系与旋涡星系的主要差别是没有旋臂;与椭圆星系的主要差别是有星系盘。 主要由年老恒星组成,气体很少。 (5)不规则星系 外型或结构无明显对称性的星系,符号为Irr。 无旋臂和中心核区。 富含星际气体、尘埃和年轻恒星。 §2 星系距离和质量的测量 星系距离的测量 (1) 利用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测量星系距离 最远距离:~20 Mpc (2) 标准烛光法 通过比较星系中可证认的某些标准(明亮)天体的视星等和绝对星等来确定星系的距离。 (3) 红移法 1912-1920年,斯里弗通过测量旋涡星系谱线的Doppler位移发现绝大多数的星系具有谱线红移,即它们正在远离银河系。 1929年哈勃与哈马逊发现由星系谱线红移得到的星系退行速度V与星系的距离D成正比,称为哈勃定律 V=H0×D 其中哈勃常数 H0在50-100 kms-1Mpc-1取值,一般取75 kms-1Mpc-1 哈勃定律的意义 哈勃定律反映了宇宙的膨胀 由宇宙膨胀引起的星系的谱线红移称为宇宙学红移。 星系的距离D=V/H0 如果宇宙的膨胀是均匀的,可以确定: 宇宙的年龄 t=D/V=1/H0 星系的退行表明在过去它们必定离得很近,宇宙膨胀的起点是什么?(宇宙大爆炸学说) 利用星系红移测量星系的距离 2. 星系质量的测量 (1) 旋涡星系的自转曲线法 谱线位移 →自转速度 → 质量 (2) 双重星系与多重星系质量测量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