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橡胶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丁基橡胶的生产工艺设计 丁基橡胶的简介 异丁烯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简称IIR。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最突出的是气密性和水密性。它对空气的透过率仅为天然橡胶的1/7,丁苯橡胶的1/5,而对蒸汽的透过率则为天然橡胶的1/200,丁苯橡胶的1/140。因此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内胎、蒸汽管、水胎、水坝底层以及垫圈等各种橡胶制品。 丁基橡胶的发展史 1943年Exxon公司在美国Baton?Rouge工厂实现了丁基橡胶的工业化生产。 1944年加拿大Polysar公司采用美国技术在Sarnia建成丁基橡胶生产装置。 1959年后,法国、英国、日本也开始生产丁基橡胶。 1960年EXXON公司开始生产氯化丁基橡胶。 1965年Polysar公司开发了溴化丁基橡胶。 1991年,Bayer公司购买Polysar全部合成橡胶业务,Exxon公司也收购了在法国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从此世界丁基橡胶的生产基本上被Exxon和Bayer两大公司所垄断。 1999年,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成到目前为止中国惟一的一套30kt/a丁基橡胶生产装置。 世界丁基橡胶生产能力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4个国家拥有丁基橡胶生产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美国Exxon公司和德国Bayer公司的丁基橡胶产品处于垄断地位,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此外,这两大公司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个国家13套丁基橡胶装置,总能力104万吨/年(117) 其中:Exxon公司约占51.5% Bayer公司约占28.6% 中国燕化公司3.9万吨/年,约占4.37% 我国生产现况  1999年,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的一套年产能3.0万t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    先后解决了产品门尼粘度波动大、降解、变色和不饱和度低等质量问题,生产装置的运行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产量逐年增加。 国内设计牌号主要质量指标 丁基橡胶的结构和特性 一、结构 二、特性 1、优点 (1)透气率低,气密性好 丁基橡胶分子链中侧甲基排列密集,限制了聚合分子的热运动。 (2)热稳定性好 可在100℃或稍低温度下于空气中长期使用。脱硫的丁基橡胶使用温度可达150℃到200℃ (3)吸能性好 丁基橡胶分子结构中缺少双键,且侧链甲基分布密度大。 (4)耐臭氧和耐天候老化性 (5)化学稳定性好 (6)电绝缘性较好 (7)水渗透率极低 2、缺点 硫化速度慢 互黏性差 相容性差 与补强剂之间作用弱 丁基橡胶的生产 一、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丁基再生胶的生产工艺有六七种之多,主要有蒸煮法、炒制法、挤出法、微波法、辐射法、高温连续催化法、化学机械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目的是采用最经济、最科学的方法把废丁基橡胶由网状结构变成线型结构。 二、反应机理 丁基橡胶的生产以淤浆法为主,其聚合机理是典型的阳离子聚合机理。以氯甲烷为溶剂、三氯化铝为引发剂、在-100℃低温下进行阳离子共聚合。 离子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对水极为敏感。因此,离子聚合的实施方法中不能用以水为介质的聚合方法,即不能采用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只能采用本体聚合和溶液聚合。并且单体和其它原料中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其含水量以10-6计。在离子聚合中溶液聚合方法为主。本体聚合法中只有低压法 HDPE的生产。在溶液聚合方法中常根据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不同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常称为溶液法)和非均相溶液聚合(常称为淤浆法)。 溶液聚合法主要用于中压聚乙烯PE、聚丁二烯橡胶(PBR)、聚异戊二烯橡胶(PIPR)、乙-丙橡胶(E-PR)和溶液丁-苯橡胶(SSBR)等的生产。 淤浆法主要用于聚丙烯(PP)和丁基橡胶(PIBR)的生产 三、主要原料 1、单体:异丁烯和异戊二烯(质量比为97:3) 2、引发剂:三氯化铝 浓度为0.2~0.4 3、溶剂:氯甲烷 4、终止剂:异丙醇 5、阻聚剂:TBC(对叔丁基邻苯二酚) 四、工艺条件 聚合温度:﹣100℃~﹣96℃ 聚合压力:0.2Mpa~0.3Mpa 聚合转化率;80%~90% 物料在釜内停留时间:30分钟~60分钟 聚合釜操作周期:24小时~60小时 五、主要生产技术特点 (1)在低温下进行,-98℃ (2)放热反应,反应速度极快,反应难控制 (3)反应周期较短,聚合釜切换频繁,操作难度大 六、生产流程 流程简述 : 精制过的异丁烯和异戊二烯配制成25%氯甲烷的溶液,经两级冷却后由聚合釜底送入聚合釜,催化剂氯化铝经缓冲罐送入聚合釜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