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学案:3.2.3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doc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学案:3.2.3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学案:3.2.3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doc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1.硝酸的“四性”:强酸性、强氧化性、不稳定性、易挥发性。 2.“二标志”: (1)硝酸起酸性标志——生成硝酸盐; (2)硝酸氧化性标志——氮元素化合价降低、“钝化”现象。 3.硝酸还原产物“二规律”: (1)稀硝酸还原产物为NO; (2)浓硝酸还原产物为NO2。 4.氮循环中“四大”环境问题: 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效应。 5.“五个”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3Fe(足量)+8HNO3(稀)===3Fe(NO3)2+2NO↑+4H2O 4HNO3光或△,4NO2↑+O2↑+2H2O 1.常见的“三大”强酸指的是什么? 提示:盐酸、硫酸、硝酸。 2.酸具有哪些通性? 提示:(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变红)。 (2)与活泼金属(H前面)发生置换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CaO、Na2O)反应,生成盐和水。 (4)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5)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新知探究] 探究1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挥发性 无色 刺激性气味 液态 易挥发 探究2 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Ⅰ) 试管内产生红棕色气体,浓硝酸呈黄色,集气瓶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不稳定性,分解产生NO2 (Ⅱ) 铜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快速产生气泡;液面上空呈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NO2和Cu2+ (Ⅲ) 铜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缓慢产生气泡;反应开始液面上空出现红棕色气体,后期出现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铜与稀硝酸缓慢反应,生成NO和Cu2+ 将实验Ⅱ中铜片改为铁片或铝片 无现象 铁、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 (2)归纳整合 ①酸的通性: a.硝酸是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NO3===H++NO。 b.具有酸的通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能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发生反应。 ②不稳定性: 见光或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4HNO3(浓)4NO2↑+O2↑+2H2O。 ③强氧化性: Cu稀硝酸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浓硝酸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Fe、AlCC+4HNO3(浓)CO2↑+4NO2↑+2H2O [必记结论] (1)纯硝酸为无色液体,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其中,浓硝酸一般呈黄色;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除Pt、Au之外,硝酸几乎能与所有金属反应,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H2。 (3)常温下,Fe、Al遇浓硝酸钝化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并非不反应。 (4)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显酸性和氧化性;与非金属反应一般显示氧化性。 (5)用棕色细口玻璃瓶保存硝酸,不能用橡胶塞,原因是硝酸腐蚀橡胶。 [成功体验] 1.将浓HNO3与下列“物质(或方法)”的“反应情况”和“表现性质”用短线连接。 解析:浓HNO3具有酸性能使指示剂变色,并能氧化指示剂。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Fe、Al钝化,与Cu反应生成Cu(NO3)2,与非金属C加热生成CO2气体,但不能与Pt、Au反应。在加热或见光时易分解。 答案:①-c-Ⅲ,②-d-Ⅱ、Ⅲ ③-b-Ⅱ、Ⅲ,④-f-Ⅰ ⑤-a,⑥-e-Ⅲ [新知探究] 探究1 含氮物质的来源及其危害 (1)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分硫酸型和硝酸型,我国酸雨类型为硫酸型,主要原因是大量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 (2)“赤潮”和“水华”均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污染的结果。 探究2 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措施 (1)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数量。 (2)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如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等。 [成功体验] 2.(好题共享·选自苏教版教材P106·T4)选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氮氧化物 ④氟氯烃 (1)会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________。 (2)过量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物质是________。 (3)造成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 (4)导致光化学烟雾的物质是________。 答案:(1)③④ (2)①③ (3)②③ (4)③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鲁科版教材实验设计 苏教版教材实验设计 人教版教材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