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弯曲资料.ppt
第四章 弯曲 一、课时安排:6学时 二、本章的重点、难点: 1.剪力和弯矩的求法; 2.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3.利用正应力强度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章授课内容: 4.1 弯曲的概念和实例 4.2 剪力和弯矩 4.3 剪力图和弯矩图 4.4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 4.5 惯性矩的计算 4.6 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4.7 弯曲变形 4.8 提高梁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4.1 弯曲的概念及实例 4.1.1 弯曲杆件的共同特点 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垂直于杆件的轴线,使原直线的轴线变形成为曲线。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杆件习惯上称为梁。 4.1.2 平面弯曲 变形后梁的轴线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这种弯曲变形称为平面弯曲。 4.1.3 外力的形式 作用在梁上的外力可简化为: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分布载荷三种形式。 4.1 弯曲的概念及实例 4.2 剪力和弯矩 4.2.2 剪力和弯矩的符号规定 例4-1:如图,已知 P =10kN, 求:距左端0.8m处截面n-n上的剪力和弯矩。 4.2.3 外力与剪力和弯矩符号的关系 口诀:左上右下,剪力为正;左顺右逆,弯矩为正。 4.2.4 从外力求剪力和弯矩的方法 1.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2.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数值上等于该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该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4.3 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4-2 求集中力作用下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4-3 求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悬臂梁的剪力弯矩图(Q-M图) 例4-4 求简支梁的剪力和弯矩图 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Q-M图) 剪力、弯矩、分布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例4-5:求下图简支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Fs-M图的五点规律 1.若梁上某段无均布载荷,则Q为水平线,M为斜直线; 2.若梁上某段有均布载荷,则Q图为斜直线,M为二次抛物线; 3.若梁上有集中力,则在集中力作用处,Q图有突变,其值为该处集中力的大小,M图在此有折角; 4.若梁上有集中力偶,则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剪力图无变化,而弯矩图有突变,突变值及为该处集中力偶的力偶矩; 5.某截面剪力Q=0的地方,则弯矩为极值。 例4-6 求下图的剪力图与弯矩图 叠加法作Fs-M图 4.4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的正应力 4.4 纯弯曲时梁横截面的正应力 纯弯曲实现的条件:如下图,在中段CD内的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M,而无剪力Q,这种情况的弯曲称为纯弯曲。 4.4.1 平面假设和变形几何关系 4.4.1 平面假设和变形几何关系 2.刚性平面假设: 梁的所有横截面在变形过程中要发生转动,但仍保持平面,且变形后仍与梁轴线垂直。 4.4.1 平面假设和变形几何关系 4. 线应变 4.4.2 物理关系和应力分布 梁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4.4.3 静力学关系 从而可推得: 4.5 惯性矩的计算 1.矩形截面 2.圆形截面 3.圆环截面 4.5 惯性矩的计算 4.5.2 组合截面的惯性矩 平行移轴公式 4.6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根据这一确定条件可进行三项工作: 例4-8:某梁由工字钢制成,材料为Q235A.F,[σ]=160MPa, P=20KN,q=10KN/m,M=40KN.m,确定工字钢的型号。 在AC段:(0x1) 4.7 弯曲变形 4.7.1 挠曲线、 挠度和转角 1.挠曲线:悬臂梁AB在集中力作用下,变形后,轴线AB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弯成一条光滑连续的曲线,称梁的挠曲线。 2.挠度:梁轴线上点在垂直于x轴方向上的线位移。 3.转角:横截面绕中性轴转动的角位移θ。 4.挠曲线方程: 4.7.2 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例4-9:积分法求梁的挠度与转角: 1列出弯矩方程 6转角和挠度方程 例4-10 :求梁的转角、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4.7.3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解:由表4-3,6、7查得:最大挠度均在L/2处;最大转角均在两个铰链支撑处。 4.7.4 梁的刚度校核 4.8 提高梁抗弯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4.8.1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增加抗弯模量 (提高截面的抗弯模量W=bh2/6) 4.8.3 提高梁抗弯刚度的主要途径 2. 选用合理截面形状。 习题3-1(C) 弯矩方程 AC段 (0xL/2) 3-1(f) 1 .求支反力 习题3-8 最大应力: 弯应力最大截面 今日习题 4-1,4-3,4-5,4-7,4-9。 CB段 (L/2xL) 在弹性范围内,根据以上假设,可以认为每一纤维都是单向拉伸或压缩。由虎克定律得: 此式表明: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据中性轴等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华寻宝大会ppt (上海篇)(1).pptx VIP
- 5s目视化执行标准.ppt VIP
- 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二)(含答案).doc VIP
-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及医疗事故处置预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07SD101-8 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pdf VIP
- 中医培训课件:《穴位敷贴疗法》.pptx
- 5S现场执行标准.pptx VIP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研学旅行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pdf-原创力文档.docx VIP
- AI赋能教师专题培训:AI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pptx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