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ppt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三 克服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史料五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治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 导读 史料反映出“岁币”的存在加剧了北宋的负担。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一 考查对改革类史实综合认知能力 典题1 (2014·四川高考)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解析 汉武帝改革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排除B项。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为了革除鲜卑族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排除C项。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的变法运动,主要是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排除D项。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战斗力的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 答案 A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二 考查对重大改革的系统全面掌握 典题2 (2014·浙江卷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苏轼《商君功罪》);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 ——据《中国古代史》改编 材料二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 解析 第(1)问,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中“见刑而不见德”“残伤民以峻刑”可知是法家思想;作用应从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的作用归纳。 答案 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解析 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从变法对旧贵族利益的侵犯、改革措施中的严刑峻法、轻视教化、对人民利益的侵害等角度分析。 答案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三 考查不同性质改革的横向对比 典题3 (2013·江苏高考,节选)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请回答: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问的“作用”从减少改革阻力的角度分析;“原因”根据材料“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分析。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答案 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