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碳排放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study on Chinas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octor’s Degree of Economics
By
Ma Dalai
Supervised by Prof. Chen Zhongchang
Specialty: Applied Economics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March, 2015
中文摘要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
题日益严重,特别二氧化碳排放所带来温室效应问题愈发明显,已经对我国经济
发展和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而关于区域排放效率问题以及相
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大
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这些问题的关注度日益上升。对此,不少学者从不同
的视角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但是尚未完全形成统一的结论。与已有研究不同的
是,在借鉴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分别在单要素和全要素框架下采用比较前沿的
效率测度方法对我国区域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将其与传统的测度方法进行
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引用到区域碳排放效率收敛性
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之中。同时,基于中国区域差别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
进行分类考察,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探寻提升我国区域碳排放效率的主要
政策启示,这对于政府制定相关环境政策,加快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发展低
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首先,在已有碳排放效率定义的基础上,分别从单要素视角和全要素视角定
义了碳排放效率。其中,单要素碳排放效率的定义为两个变量的比值,而全要素
碳排放效率的概念是在资本、劳动和能源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所能得到的最大
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 CO2 排放。同时,在系统回顾碳排放效率理论的基础上,分
析了研究碳排放效率的经济意义。提升区域碳排放效率不仅是中国提倡可持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低碳转型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此外,本研究
还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从而为本文的实证分析提供方
法的支撑。
其次,分别对区域碳排放效率的测度、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相关性、收敛性
和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实证考察。其中,区域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度采用
非参数方法 (DEA ),并与单要素碳排放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空
间分布格局与空间相关性的研究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法;
区域碳排放效率收敛性研究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法;而区域碳排放效率相关
影响因素的研究则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法。实证研究结论如下:
①根据碳排放估算公式测算的区域碳排放量可知,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主要
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则是碳排放量较低省份的主
要分布地区;分三大地区看,我国碳排放量最多的为东部地区,中部次之,西部
最少,这表明我国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性特征表现明显。基于碳生产率表征的单
I
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要素碳排放效率的测算结果表明,上海、北京、福建、广东和海南是我国碳生产
率排名前五位的省份,而内蒙古、新疆、宁夏、贵州和山西则是排名后五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