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第十章 踏勘路线.doc
第十章 地质旅游路线
本书所选择的地质路线,在区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地层、构造、岩石等路线地质的观察,可以较全面和系统地介绍张河湾地区内的地质概况,为实测地质剖面,确定地质填图单位及进一步开展地质填图奠定基础,特设计九条地质路线,仅供野外教学参考。
路线一 白城—沿庄地质路线
一、目的要求
1、观察五台群变质斑状花岗岩的基本特征、接触关系,及下元古界底部的地层特征。
2、断裂构造的识别、观察及测量,伴、派生构造及逆断层发生发展演化分析。
二、教学内容
1、观察变质斑状花岗岩的基本特征、接触关系,分析变质斑状花岗岩的侵入时代。
2、观察下元古界封龙山组、南寺掌组、南台组的地层特征及其接触关系。
3、观察中元古界赵家庄组、常洲沟组的地层特征及其接触关系。
三、路线观察
No1
点位:位于白城镇南小河南侧。
点性:岩性控制点
内容:观察变质斑状花岗岩的岩性特征。
五台系许亭单元主要为斑状花岗岩,并经低级变质,具片麻状构造。变质斑状花岗岩,肉红色,块状构造,似斑状结构,中粗粒-不等粒镶嵌结构、交代结构、露头上常过渡为伟晶结构。矿物组成:微斜长石(含微斜条纹长石)40-50%,斜长石10-15%,石英25-30%,黑云母5-10%。副矿物有磁铁矿、锆石,少量磷灰石、榍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等。微斜长石为等轴粒状-不规则状,粒径1.0-3.0毫米,最大5.0毫米,包含圆粒状石英,与其它矿物紧密镶嵌,常交代斜长石。斜长石多呈它形粒状,粒径0.5-4.0毫米,发育聚片双晶,也含圆粒状石英包体,被微斜长石交代后出现净边结构。石英呈圆粒状、等轴粒状和它形不规则状等形态。圆粒状石英多被包于长石中,粒晶0.1-3.5毫米,波状-带状消光,它形不规则状石英晶粒更大。黑云母为半自形-它形,具黄褐色-淡黄色多色性,鳞片长0.6-2.5毫米,轻微褐铁矿化。形成时代为吕梁期。
沿途观察:
沿途可见变质斑状花岗岩,岩石中发育横节理、纵节理、层节理和斜节理。现代河床砾石沉积物、主要由石英砂岩、辉绿玢岩、斑状花岗岩等砾石。杂乱分布,砾石大小不一,最大60cm,一般20-30cm,磨圆度较好,次圆状、圆状,少量棱角状。沿途可见第四纪黄土、及坡洪积沉积物。
No2
点位:位于白城镇西1.0公里处公路北侧。
点性:地层界线点
内容:观察许亭单元与五台群石家栏组的接触关系。
五台群许亭单元主要为着细粒花岗岩,并经低级变质,具弱的片麻状构造。肉红色,块状构造,中细粒-不等粒镶嵌结构、。矿物组成:微斜长石(含微斜条纹长石)40-50%,斜长石10-15%,石英25-30%,黑云母5-10%。微斜长石为等轴粒状-不规则状,粒径0.5-0.1毫米,最大0.7毫米。斜长石多呈它形粒状,发育聚片双晶。石英呈圆粒状、等轴粒状和它形不规则状等形态。黑云母为半自形-它形,具黄褐色-淡黄色多色性,轻微褐铁矿化,故形成时代为吕梁晚期。
石家栏组:灰色角闪钾长片麻岩及斜长片麻岩。之中可见发育的伟晶岩脉,呈岩墙状或不规则状,片麻理产状:2760∠600。
沿途观察:
沿途可见混合花岗岩、条带状混合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母石英片岩夹黑云母片岩和千枚岩组成的旋回。向上可见多处花岗质伟晶岩岩脉。
No3
点位:位于白城镇西2.0公里处公路转弯的北侧。
点性:地层界线点
内容:观察五台群石家栏组与滹沱群封龙山组的接触关系。
石家栏组:灰色角闪钾长片麻岩及斜长片麻岩。之中可见发育的伟晶岩脉,呈岩墙状或不规则状。
片麻理产状:2800∠500。
上覆滹沱群封龙山组,灰-灰红色巨厚层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含磁铁矿交错层理。底部发育2m厚的灰色板岩。
地层产状:2760∠750。
两者界限清楚,封龙山组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在地貌上形成小陡坎。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图2-1)。
沿途观察:
主要由变质砾岩、含磁铁矿交错层理的变质粗砂岩、变质中细粒砂岩和千枚岩组成的基本层序,向上砾岩层变薄,砂岩变厚,上部主要由变质粗砂岩、变质中细粒砂岩和灰黑色板岩组成的基本层序,共有25个旋回。
No4
点位:位于白城镇西约2.3公里处
点性:脉岩观察点
内容:封龙山组内侵入的辉绿岩脉
变质辉绿岩呈岩墙侵入到封龙山组地层之中,走向3400左右,具有弱的烘烤现象。岩石呈黑绿色,变余自形粒状及变余辉绿结构,原岩的辉绿结构在部分岩石中仍清晰保留,有时可见基性斜长石以往状自形晶嵌于次闪石交代的辉石中。矿物成分,主要是斜长石、次闪石,次为绿泥石、黑云母。岩石具较好的球形风化。封龙组岩层较破碎,脉岩岩断层侵入,与围岩呈侵入接触,但覆盖严重。
沿途观察:(自己描述)
封龙组被第四纪沉积物覆盖,沉积物主要为坡积物碎石碓和洪积物沙砾石。
No5
点位:位于平涉公路的南凸拐角处。
点性:地层界线点。
内容:封龙山组与南寺掌组的接触关系。
封龙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