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15年高考湖北卷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 5分 )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 (3)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 (5)三径就荒,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6)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 7 )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 ) ( 8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注意虚词“乎”字不要误写为其他虚词。(2)“知”由于通假,易写错;虚词“矣”不要写成“也”。(3)字形比较容易,注意记准确。(4)“废远”二字的顺序不要颠倒。(5)“犹”字易错。(6)“惟”字易错。( 7 )“尚”字易错。( 8 )“簪螺髻”三字易错。 【答案】 (1)不亦君子乎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兰泽多芳草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5)松菊犹存 (6)惟有幽人自来去 ( 7 )生长明妃尚有村 ( 8 )玉簪螺髻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等,留意语句顺序。本题限选5个小题,答题时要注意。 1.熟读背诵这首诗歌,体味诗的语言、节奏之美; 2.体味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3.走近作者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 今湖北襄阳 )人,世称孟襄阳,曾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名动京师,却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惟一人,又被称之为孟山人。擅写五言诗,有《孟浩然集》,收诗263首,多抒发个人感想情怀和描写山水景物。诗风清新简朴,生活气息浓厚,读来倍感亲切。代表作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赠张九龄 )以及《早寒江上有怀》《过故人庄》和《宿建德江》,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春晓》。 4.了解背景 孟浩然居住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水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40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一)自主思悟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写了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2.诗人选择归隐鹿门,他在归途中见到了什么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陶醉于大自然之中,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似乎忘掉一切。 (二)深入探究 1.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写景和用典的好处。 “渔梁”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径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两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 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以至于忘乎所以。末两句便写“庞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