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建筑防雷装置要点.ppt
(2)接地线:接地线是从引下线断接卡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也是接地体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导体。 (3)基础接地体:在高层建筑中,常利用柱子和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和接地体。 4.等电位联结 等电位联结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构架、金属装置、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联结。 谢 谢 3、接地装置 (1) 接地体: 可分为二类 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可采用直径50mm的钢管或角钢,长度为2.5m,间隔5m埋一根,顶端埋深约为0.8m。用水平连接线将其连成一体。 水平接地体 ---扁钢制成 P275 P275 P275 P275 利用基础梁、底板筋做接地体 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 通常接地体采用镀锌钢材,土壤有腐蚀性时,应适当加大接地体和连接线截面,并加厚镀锌层。接地电阻的数值应符合规范要求。 (4)接地的一般要求 ①所有电气设备都应采用接地或接零。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自然接地。输送易燃易爆物质的金属管道不能做接地体。 ②一般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可与防雷接地装置相连接,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互连接。 ③专用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与其他设备的接地及防雷接地装置分开,并应单独设置接地装置。 三、各类防雷建筑物的保护措施 1、防直接雷 可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一般优先考虑采用避雷针; 当建筑上不允许装设高出屋顶的避雷针,且屋顶面积不大时,可采用避雷带; 若屋顶面积较大时,采用避雷网。 2、防雷电感应 雷云通过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在建筑物上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使金属间隙因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火花放电,使金属回路因感应电流而发热。 可用将相互靠近的金属物体全部可靠地连成一体并加以接地的办法来消除。 电磁感应雷 静电感应雷 3、防雷电波侵入 雷电波可能沿着各种金属导体、管路,特别是沿着天线或架空线引入室内,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严重危害。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配电线路全部采用地下电缆; 这种方法最安全可靠,但费用高,故只适用于特殊重要的民用建筑和易燃易爆的大型工业建筑。 (2)在架空线进户之处,加装避雷器或放电保护装置。 * * 雷电的基本常识; 建筑物防雷等级和易受雷击的部位; 介绍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组成。 第二节 防雷装置及其安装 第五章 安全用电与建筑防雷 一、雷电现象 雷电的形成: 大气层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负雷云,随着负雷云中负电荷的积累,其电场强度逐渐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开始向下方梯级式跳跃放电,称为下行先导放电。 一、雷电现象 当这个下行先导逐渐接近地面物体时,地面物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向上产生尖端放电,称为上行先导。 两者会合后即形成了雷电通道,随之就形成了雷电。 雷电流的特性 雷电放电速度很快。 雷电的速度是30万公里/秒 雷电流的数值很大。 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 雷电日——在一年中,能听到一声(或以上)雷声的总天数。 1、雷电的危害:分为三类 (1)直击雷——雷云直接对建筑物或地面上的其他物体放电(产生高压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称为直击雷。直击雷往往会引起火灾或爆炸,造成建筑物倒塌、设备毁坏、人身伤害等重大事故。 直击雷的破坏最为严重。 1、雷电的危害 (2)雷电感应 雷电感应分为: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雷电感应会引起过电压,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金属之间的火花放电,造成火灾或爆炸,危及人身安全。 雷云在架空线路或其附近放电后,线路上束缚电荷被释放成为自由电荷向线路两端行进,形成很高电动势,沿着线路、管道引入建筑物内部,这种现象叫做雷电波侵入。 (3)雷电波侵入 2、雷击的选择 高耸突出的建筑物; 特别潮湿的建筑物; 建筑物突出的地方; 排出导电尘埃的厂房和废气管道; 屋顶为金属结构,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一级防雷建筑物 具有特别重要用途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建筑物; 比如:国家级会堂、机关建筑…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比如: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 超高层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或40层的建筑物) 比如:上海东方明珠塔、广州塔、中信大楼、央视大楼… 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2)二级防雷建筑物 重要的或人员密集的大型建筑物; 如:省、部级办公楼;省级大型体育馆、博物馆;通信大厦、商业大厦、影剧院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如:中山纪念堂、潮阳文光塔… 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和一般工业建筑物; (3)三类防雷建筑物 除去一、二类防雷建筑物之外的建筑物 3、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二、建筑防雷系统 二、建筑防雷装置 1、接闪器: 所有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