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作 者: 李雪玮 学 号: 111348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系(专业): 交通工程
题 目: 公交出行比例与公交配置协同研究
指导者: 崔洪军 教授
评阅者:
2015 年 6 月 12 日
公交出行比例与公交配置协同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本文根据天津居民出行现状,基于SPRP联合数据,建立了天津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MNL模型。通过对原有数据结构进行改进,引入了多个特性变量,建立了更加精确的出行方式效用函数。运用MATLAB及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回归及模型拟合度检验,证实了模型的精确性。在求出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出各出行者对四种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进行集计,得到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最后对影响交通方式分担率的因素进行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费用、出行时间、舒适度对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影响较为敏感,为相关决策者进行交通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公共交通 MNL模型 效用理论 多元线性回归 弹性分析
Th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for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oportion and Configuration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portion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in the city,the MN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residents’ travel mode choice by using RPSP data,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residents’ trip in Tianjin . And with more features variables, the utility function will be more accurate . Also ,the original data structure was changed , so that we can use MATLAB and SPSS to get the parameters, and confirm the accuracy of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utility function, the selection probability of the four kinds of traffic modes is further derived, and the share rate of each traffic mode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ffic mode share rat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st,the trip time and the comfort influence the proportion obviously,which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to formulate the traffic policy.
Keywords: public transportation MNL model utility functio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lastic analysis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3
1.4 论文结构 4
2 非集计模型的理论基础 5
2.1 集计模型与非集计模型 5
2.2 效用函数理论 7
2.3 MNL模型的建立 9
2.4 传统参数标定方法 13
3 数据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15
3.1 RP调查SP调查 15
3.2 调查设计方法及原则 19
3.3 调查方案说明及数据整理示例 22
4 参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