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049章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十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译文 上品之士听了道,会努力去实行;中品之士听了道,会半信半疑;下品之士听了道,放声大笑。如果不被笑,那就不足以称为道了。所以常有人这样说:“光明的道,却看起来暗昧;前进的道,却看起来后退;平直的道,却看起来崎岖;崇高的道德看起来就象低矮的山谷;很显赫的事物反而好像被埋没一样; 广博之德看起来就象有所不足,已经建立的德看起来却象权宜之计;质朴纯真的东西却象是易变的。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大的器物迟迟才能完成;大的声音反而听不见;大的形象却没有具体的形状。道隐匿自身,让人感觉不到。只有道,才能做到善始善终。 第四十一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保持柔弱的地位,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从“有”中产生,“有”从“无”中产生。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自身生出“一”;由“一”生出“二”;由“二”生出“三”,如此下去,生出万物。万物都包含着正反两面,正面为阳,反面为阴。在适当的条件下,两个对立面取得和谐统一。天下人所厌恶的情况,不外乎“孤”、“寡”、“不榖”(无人养)这几种情况,但王公却用来称呼自己。客观事物,有时减少它,反而使它增加;有时增加它,反而使它减少。前人所教的东西,我也用来教人。“强权暴力者不得善终”,我想以此古训作为教学的开始。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里面穿行无阻。无形之物,能进入没有间隙的事物中间。我因此而懂得无为的益处。不空谈的教化,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事物能赶上它。 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誉和身体,哪个跟自己关系更密切?自己生命和财物,哪个更重要?得到和失去,哪个更令人担忧?(病:担心,忧虑)过分吝惜(爱:吝惜,舍不得)必然导致更大的耗费,过多的储藏必定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懂得满足就不会有受辱的感觉,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凭借这两条,可以长久保全自身。 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拙。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完全做成的东西,看起来总像还缺点什么,用起来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装得很满的容器,看起来象是空的。(冲:虚空)非常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却好像是弯的,极其灵巧看起来却好似笨拙,非常能言善辩,看起来却是迟钝不会说话的,最有盈余的反而看起来是不足的。躁动生热,故能克制寒冷,清净能生凉,能克服热,清净无为的人,能成为天下的匡正者。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天下有道,是太平的世界,军马退下来运粪肥田。天下无道,是战争的世界,军马在郊野战场产子。(连怀胎的母马都被征用为军马,可见战争造成的物资的匮乏)。没有哪种罪恶大于放纵欲望;没有哪种祸患大于不知道满足;没有哪种错误会大过于贪得无厌。所以,懂得知足的人,才会常常感觉到满足。 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译文 足不出户,可以知道天下的事情;不看窗外,就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出外奔走得越远,了解的事情反而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物,不需亲眼所见就能明白自然规律,不用这些行为,就能够获得认知。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者总是在不断增加他们的作为(随着知识的增加,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会越来越多),领悟道的精髓的人,会日益减少他们的作为。减而又减,以至于到达无为的状态(这个无为是指最大限度突破人为的狭隘限制)。而做到了无为(遵循规律的自然行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了。(天下事物会自然有序,回归正道)要治理天下,就需要无为之道,人为的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