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腰椎间盘突出定义 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过度劳 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 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 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 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 出。 阳性体征 直腿抬高试验: 平卧位,膝伸直,下肢被动抬高,正常可达80-90°,如不能达到此高度,同时下肢出现沿着坐骨神经干上疼痛,则为阳性。 阳性体征 “4”字试验(Patrick征) 患者仰卧,一侧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外展、外旋,小腿内收、外旋,将足外踝放在对侧大腿之上,两腿相交成“4”字,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一手在屈曲膝关节内侧向下压,如能诱发同侧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部分疾患。 十、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早期进行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对手术效果能起到巩固、恢复的作用。术后指导患者踝泵运动及四肢活动锻炼,循序渐进,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惫、腰部不疼痛为宜,可以有效的预防肌肉萎缩而且能够增加机体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6、功能锻炼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 唐 莉 学习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解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诱发因素。 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康复指导、出院指导。 一、正常椎间盘解剖(横断面) 外部为纤维环,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 内部为髓核,有缓和冲击的作用 关于椎间盘病变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 为什么会突出 (1)外伤 (2)过度负重 (3)长期震动 (4)不良体位的影响 (5)脊柱的畸形 外伤 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过度负重 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当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 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 长期震动 不良体位的影响 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包括坐、站、卧及难以避免的各种非生理性姿势,这就要求脊椎及椎间盘应随时承受各种不同的外来压力。如超出其承受能力或一时未能适应外力的传导,则可遭受外伤或累积性损伤。例如抬举重物时的姿势十分重要,不良姿势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脊柱的畸形 先天性及继发性脊柱畸形患者,由于椎间盘不仅不等宽,并且常存在扭转,这使得纤维环所承受的压力不一,而容易加速椎间盘的退化 四、临床表现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活动受限 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疗法 卧床休息? 牵引治疗? 理疗 药物治疗等 六、处理原则 2.手术治疗 ( 1)椎板切除术和髓核摘除术,最常用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 (2)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 八、常见护理诊断与问题 躯体活动障碍 : 与疼痛、牵引或手术有关 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根黏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慢性疼痛 : 与椎间盘压迫神经、肌肉痉挛及术后切开疼痛有关 十、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卧床休息 有效镇痛: 定时给予非甾体类镇痛药。 完善术前准备: 体位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四肢功能锻炼。 十、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后会出现伤口疼痛,会产生情绪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护士要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及时沟通,用温柔的语言与和蔼的服务态度,给与患者精神上和病情上的合理解释,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和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1、心理护理 十、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术毕安反病房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帮助压迫止血; 6小时后每2小时应协助患者翻身以免发生压疮。 要注意正确的翻身方法,保持肩和臀部同时翻动,防止脊柱扭转、屈曲造成伤口裂开等而增加患者痛苦。 如患者因疼痛不合作,必须及时讲明翻身目的,让其积极配合。 2、体位护理 十、护理措施 轴线翻身 十、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敷料若有渗湿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观察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挤压引流管,管内引流液不随之上下波动或引流袋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