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预防学生用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清除率(clearance, CL) 概念: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 意义:表示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 CLtot =   Vd × ke = A AUC Vd:表观分布容积(L/kg) Ke:消除速率常数(min-1) A :给药剂量(体内药物量 ) Cltot: L/min/kg 总体清除率= 体内诸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总和 * * * * * * * * * * * * * * * * * 第2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要求: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药物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特点 熟悉血浆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 了解房室模型概念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概念: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方式:大部分:被动转运;极少:主动转运。 意义:速度-决定作用快慢;程度-决定作用强弱。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影响因素: 机体:用药部位的血流及内环境 药物:理化性质 脂溶性 解离度 分子量 剂型 给药途径 影响因素:不同给药途径吸收速率的一般规律为: 气雾吸入腹腔注射 舌下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1)消化道内的药物吸收 1)口服给药 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胃肠璧或肝脏时 被其中酶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2)舌下给药 3)直肠给药 (三)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2)消化道外的药物吸收 1)注射给药 2)吸入给药 吸收速度快 3)经皮给药 缓慢而持久 4)鼻腔给药 易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2.分布(distribution) 概念:药物自血浆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方式:大部分:被动转运; 少数:主动转运 影响因素: (1)与血浆蛋白结合(binding) 部位:血浆、组织中 结合蛋白:白蛋白(主要)、β-球蛋白、酸性糖蛋白 特点: ⅰ结合是疏松的、可逆的、动态平衡; ⅱ有饱和现象(蛋白的量是一定的); ⅲ有竞争抑制现象。 结果:结合型药物(bound drug)无活性; 分子大; 不能被动转运。 游离型药物(free drug)有活性;可转运。 (2).器官血流量与膜通透性; (3).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血浆 pH值 7.0 7.4 弱酸性药物浓度 弱碱性药物浓度 低 高 高 低 (4).各种屏障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血液-脑细胞      血液-脑脊液  之间三种隔膜总称     脑细胞-脑脊液     分子量大、极性高、结合型药不易通过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由胎盘将母亲与胎儿血隔开的屏障。   某些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可致中毒、致畸。??? 血眼屏障 血液-视网膜      血液-房水 影响药物在眼组织中的浓度。 血液-玻璃体 (5).药物转运体 ??3、药物的代谢(metabolism )或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 概念:药物在机体影响下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 部位:主要在肝脏 方式:I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II相反应:结合(葡糖醛酸、硫酸等) 条件:需酶催化 专一性酶:AchE MAO 非专一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酶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存在:肝内质网(肝药酶) 其他组织 组成:细胞色素P450(CYP 家族, cytochrome P450) 辅酶Ⅱ 为P450恢复活性 黄蛋白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