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模型组(1)x5000 模型组(2)x10000 * 针治组(1)x5000 针治组(2)x10000 * 2.患者性激素研究 (1)患者血清E2含量结果:MGH患者血清E2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针刺后显著降低。 * 3.模型大鼠性激素研究 (1)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垂体FSH、LH和PRL的影响 大鼠垂体性激素检测结果表(X±S n=8) 注:*与A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5 组 别 FSH(mIU/ml) LH(mIU/ml) PRL(ng/ml) A组 7.73±0.74 15.11±1.07 16.12±2.78 B组 10.36±0.99* 10.46±1.98* 24.21±4.43* C组 8.48±0.56△☆ 15.91±1.08△☆ 16.05±1.85△☆ * 4.针刺对MGH模型大鼠乳腺组织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 (1)针刺对MGH模型大鼠乳腺组织雌、孕激素的影响 各组大鼠血清E2、P含量及其比较(x±s) 注:与A组比,△p<0.05,△△p<0.01;与B组比,*p<0.05,**p<0.01;与C组比,☆p<0.05。下同 结果提示:针刺可调节(降低)外源性乳腺增生大鼠体内雌激素—雌二醇和孕酮含量。 组别 n E2(ng/ml) n P(pg/ml) A组 7 3.41±2.03 9 24.61±23.31 B组 10 19.50±16.41△ 10 26.97±10.65 C组 8 7.19±3.89△* 10 47.68±32.64 D组 8 3.08±1.06*☆ 10 35.13±34.57 * (2)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PR阳性表达积分比较(x±s) 结果提示:针刺可抑制雌二醇受体(ER)和孕酮受体(PR)的阳性表达,使乳腺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弱雌激素在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组别 n ER PR A组 10 3.2±1.55 3.8±0.42 B组 10 5.2±0.44△△ 5.7±0.48△△ C组 10 4.7±0.48△△ 4.1±0.32** D组 10 3.9±0.32**☆ 3.3±1.25**☆ * 上表说明,大鼠血清FSH、PRL含量模型组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极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LH含量模型组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极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各指标针刺组与空白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针刺治疗后MGH大鼠血清FSH和PRL含量均明显降低,LH含量升高。 表明针刺不仅可够有效调节MGH大鼠卵巢性激素,对垂体性激素的分泌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针刺治疗MGH的主要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实现的。 * 5.患者免疫学研究 (1)细胞免疫(淋转、活性和总E-花结形成率)结果:针刺可提高MGH患者淋巴细胞转换率、活性和总E-花结形成率。 (2)体液免疫:针刺对患者体液免疫中IgG、IgA、IgM无明显影响。 (3)针刺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含量:治疗前、后(电)针刺组分别为184.26±0.67 KU/L和7.50±1.10 KU/L,对照组分别为184.10±0.69KU/L和6.69±1.45 KU/L,治疗后两组含量均提高明显(P<0.01),但组间无差异(P>0.05)。(电)针刺提高患者血清IL-2含量,无特异性。 * 乳癖病诊断、辨证与治疗 张卫华 2012年9月21日 * 概 述 病因病机 辨病、辨证分型及主证 临床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针刺治疗机理 * 一、概 述 1.现代医学: 乳腺增生(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MGH)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周期性乳房胀痛并伴有肿块。病理上以乳腺腺泡、导管上皮细胞以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变化。 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0-20%,占全部乳房病的首位,约为75% ,发病高峰为30~40岁。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非典型增生为癌前病变,癌变率为10%左右,为健康妇女的1.4~1.5倍。 * 2.中医 对于本病的文献记载,始见于《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足阳明之经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经虚,风冷乘之,冷折于血,则血肿……冷则核不消,又重疲劳动气而生 ”。后在《千金方》、《外台秘要》、《外科大成》等医书中均有载述。 乳癖的提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