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言(两学时)
遗传学是一门新兴的,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 它已成为生物科领域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1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1,1 什么是遗传变异 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凡殖过程叫做遗传。遗传是相当稳定的,但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后代和亲代相似,绝不会完全和亲代相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别”。这是普遍的常识。生物界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个体,即使是孪生同胞,也不会完全相同,这种同种个体间的差异叫变异。在生物的世代延续过程中,每一代即有遗传,也有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相互对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它们构成了生物体内的一对矛盾的斗争和转化中不断向前发展,生物不断地发生着变异,不断地通过遗传把某些变异在后代中巩固下来,构成一幅进化的图景。因此,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发展和品种形成的内在根据。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生产需要的各种品种。所以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生活在环境中,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凡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辨证统一,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2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研究和探讨遗传疾病达到预防和治疗,为人民谋福利。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不仅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而且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使之成为改造生物的有力武器。
1,3 什么是遗传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遗传学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变。由于遗传物质基因的发现,人们需要研究它的理论结构,于是,有人把遗传学定义为研究基因的科学。到了今天,由于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可以探讨核酸物质----基因在体外的凡殖,转移和性状的表达,使遗传学有了更新的定义。这就是,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凡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由于遗传学的飞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它是探索生命起源,细胞起源,生物进化等重大问题的有力武器,也是指导育种实践及遗传病和肿瘤防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与工,农,医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遗传学研究对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大致经过经典遗传学与现代遗传学两个阶段和三个水平:个体水平----形态遗传学,细胞水平----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
2,1 经典遗传学的发展阶段
十八世纪下半叶和十九世纪上半叶,拉马克( Lamack,J.K1744--1829) 和达尔文 (Dorwin.C.1809--1882) 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拉马克认为环境条件的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学说。这些论点具有某些唯心主义的成分,但是对于后来生物进化学说的发展,以及遗传和变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达尔文生活在十九世纪初叶,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时代,工农业生产上升,动植物育种工作蓬勃发展,根据当时的生产成果和生物科学资料,他广泛研究了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和关系,于1895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的著作,提出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不仅否定了物种不变的谬论,而且有力地论证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的。这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解释,达尔文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泛生论”的假说,认为动物每个器官里都普遍存在徵小的泛生粒,它们能够分裂凡殖,并能在体内流动,聚集到生殖器官里,形成生殖细胞。当受精卵发育为成体时,形成生殖细胞。当受精卵发育为成体时,各种泛生粒即进入各器官发生作用。因而表现遗传。如果亲代的泛生粒发生改变,则子代表现变异。这一假说全属推想,并未获得科学的证实。
达尔文以后,在生物科学中广泛流行的是新达尔文主义, 这一论说支持达尔文的选择理论,但否定获得性遗传。 (Weisman 1834--1914) 提出“种质论”认为多细胞生物是由体质和种质两部分,体质是由种质产生的,种质在世代中是连绵不断的。环境只能影响体质,而不能影响种质。为此他做了一个试验,割老鼠尾巴的试验。连续22代割掉老鼠尾巴,共用老鼠1592只。因而得出获得性状不能遗传。这一论点在后来生物科学中,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发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但是,这样把生物体绝对地划分为种质和体质是片面的,这种划分在植物界一般是不存在的,而在动物界仅仅是相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