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7年高考数学命题走向的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2007年高考数学命题走向的分析2006年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的省市增加为16个,它们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湖南、湖北、辽宁。四川、陕西、安徽省,并且全国各省市都已第二年进入了过渡性新课程命题,对2007年复习备考的中学师生,我们认为还是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通性、通法为主,以不变应万变。 (I)、2005年的《考试大纲》相对稳定,稍有微调,它的微调对2006年命题是起了作用的。 1、增加了“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2、在“函数”部分,将“函数的奇偶性”由“三角函数”部分调整到“函数”部分,增加了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要求。 3、在“直线”部分,增加了理解直线“倾斜角”的要求。 4、在“立体几何”部分,删除了“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的要求。 5、在“立体几何”部分,对“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由“了解”上升为“掌握”。 6、在“复数”部分,删除了“了解复数引进的必要性”,将“复数的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的要求层次由“理解”改为“了解”。 7.在三角中删去了“利用计算器解决解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8、统计中考试内容删除了“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9、文科增加了掌握函数y=c(c为常数)的导数公式。 10、文科删除了会利用导数解决科技、经济、社会中的某些简单实际问题。 11、删去了两组比例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在试卷中的比例. 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并以中等题为主。 12、考纲指出,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的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这一变化显示,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并未降低,并对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2005年的考题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备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 13、能力考查增添新注解    数学高考大纲中更强调考生能力的要求,在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都增加了新的要求。 (1)思维能力中增添了“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数学思维能力是以数学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多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 (2)空间想象能力中,添加了“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 (3)实践能力中,添加了“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4)创新意识中,添加了“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对个性品质要求: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14、将原来“Ⅰ.考试性质”中第二段“数学学科的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数学的潜能。”移至“Ⅱ.考试要求”的第二段。 15、将原来“Ⅱ.考试要求”中“二、命题的基本原则”中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内容的解释,移至“Ⅱ.考试要求”中“一、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的要求”中“2.能力要求”的各个相应能力概念之后,使得大纲在对各种能力的解释方面的结构更为合理,并对有些能力的解释作了新的解释。 (Ⅱ)2006年数学考试大纲修订2006年大纲都将向量放在“第一”的位置,考生应高度重视。可着重训练平面向量关系式表征平面几何图形,即对向量的“形”的认识,可参照2005年全国高考卷(II)第8题、卷(I)第15题;将平面几何图形特征翻译为向量关系式,即对向量的“数”的认识,如2005年天津卷14题;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向量融合在其中,如20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