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4.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4.do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作者: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尹家河初级中学 阚常余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简介作者。 3、释题: 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 ⑵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⑴正确认读字词: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竹筛渊博鼎沸绣像 锡箔鉴赏脑髓盔甲蝉锐秕谷锡箔倜傥拗 ⑵理解词语中的黑体字的含义: 人迹罕至(稀少)人声鼎沸(水开)拗过去(用力弯曲) 敛在盒里(放)攒成小球(凑在一块)高枕而卧(睡) 总而言之(说)无处觅食(寻找) 2、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 三、合作探究 1、百草园的生活具有什么特点?并简要分析。 明确: 乐园: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有优美的景物;听到美女蛇的故事;雪中捕鸟,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3、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4、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思考: ⑴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⑵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⑶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⑷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5、作者是如何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用自己的不解(“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向动、植物道别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描述。 6、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7、难点质疑:“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全成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 扣关键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品析 1、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体例如何描写景物: ⑴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⑵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⑶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⑷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