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雅乐与日本雅乐.doc
隋唐雅乐与日本雅乐
在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浪潮中,世界民族更为重视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寻求世界文化资源共享。
?
中日两国古典乐舞文化研究的学者和舞蹈家,在历史行走的交会点上相遇,当彼此用探询的目光注视,更加确认千年以来一衣带水的亲缘。
?
无疑,日本雅乐中,中国“唐乐”的完整保存,对历史上宫廷“雅乐”与“燕乐”失传的中国传统音乐舞蹈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
然而,这些“唐乐”在传入日本的过程中,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它们究竟如何传入日本?又在多大程度保留了唐代的乐舞原貌?有过多少改变?这些都是中日舞蹈家在保存与研究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彼此交流之时,希望探究明白的问题。
?
从日本雅乐目前上演的舞目的舞台、舞目演出结构,以及乐器配制等方面,进行初步考察后确认:
?
一方面,日本雅乐,源于中国唐代;一方面,日本雅乐,实质为唐代的“宫廷俗乐”,传承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了朝鲜半岛的深刻影响。
?
研究日本雅乐传入与保存过程中的复杂性,将对中、日、韩三国传统雅乐舞的研究与文化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日本雅乐的“唐乐”之根????
?
中国与日本的政治、文化交流,很早就有记载。在日本的弥生时代,中国后汉光武皇帝,将刻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赐与日本国王的使节。那时,就有中国的舞乐,开始传入日本。隋、唐时,中日文化交流,到达一个高潮。
?
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记载,从隋高祖开皇二十年,至唐昭宗乾宁元年,近300年间,日本向中国派驻“谴隋史”与“谴唐史”学习中国的文化,就有22次。中唐时期732年的一次,人数为最,多达594人。
?
这些使者中,有一些学习或关注艺术者。例如717-735年在唐的留学生吉备,就带回了《乐书要录》十卷,以及律管、方响等;学问僧最澄、义空,805年回国时,带回多种唐朝的乐器。那时有一名擅长唐乐的中国人皇甫东朝,去日后因交通不便不能返国,就做了日本的乐官。
?
日本史籍也载,日本宫廷在大宝元年设定了“雅乐寮”,雅乐人员编制有796人。而在平安时代,是日本全面接受中国文化的时代。
?
据日本宫内厅式部职乐部提供的资料,目前日本雅乐的种类主要有三种:
?
1、本土的音乐舞蹈风格
2、起源于大陆的音乐和舞蹈
3、歌唱与诵诗作品
?
第一,本土的音乐舞蹈风格,是成熟于10世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音乐,与相应的舞蹈,建立在古代日本的早期音乐和舞蹈之上,被认为是古代的音乐舞蹈,或日本本土的音乐舞蹈,它们也受到来源于大陆音乐舞蹈的影响,尤其以筚篥著名。
?
第二,起源于大陆的音乐和舞蹈,由中国的雅乐舞和韩国雅乐舞组成。建立在从中国和韩国,以及大约5—9世纪的400年间引入日本的音乐舞蹈的基础之上。
?
根据它们的来源,分成“左院乐舞”和“右院乐舞”。
?
左院称为中国雅乐,建立在源于中国、亚洲的中部和印度的音乐和舞蹈基础上,服装为红色系,舞者从面对观众的左边出场,用中国音乐伴奏。
?
右院称为韩国雅乐,建立在韩国、中国东北的音乐舞蹈基础上,服装为绿色系,舞者从面对观众的右边登场,用韩国音乐伴奏。
?
两者在乐器排列方面彼此不同。
?
第三,歌唱和诵诗。这部分是声乐,是在平安时代由大陆音乐和中国乐器伴奏的歌唱影响下形成,用日本民歌的歌词唱和朗诵,将中国的诗词改成日文的读音。再就是圣歌诵诗。
?
与上述三类音乐对应的表演方式也有三种:
?
1、管弦乐演奏
2、乐舞表演
3、歌唱和诵诗
?
它们在技巧与音乐演奏方面彼此不同。
显然,这三类乐舞中的第二类,成为我们最为关注的对象。
?
目前日本雅乐中所有关于唐乐的曲目与舞蹈名称,据中国舞蹈史学家王克芬考证,在中国乐舞历史史料中,都有出处,这有力地证明,日本雅乐与中国传统乐舞的亲缘关系。
?
而从日本目前皇家乐部演出雅乐所用的舞台来考察,它也来自古代中国。这种带栏杆的木结构舞台,来自中国六朝时出现的一种专门用于奏乐的舞台,创建于梁武帝,隋炀帝加工美化得以发展,流传至唐、宋宫廷。
?
这种舞台方便搭建撤移,多用于宴飨中的燕乐表演。由于舞台四周下方以熊罴百兽雕刻装饰,因此,被称为“熊罴案”。
?
《文献通考》卷一三九:“熊罴架十二,悉高丈余,用木雕之;其状如床,上安版,四旁为栏,其中以登。梁武帝始设十二案鼓吹,在乐悬之外,以施殿庭,宴飨用之,图熊罴以为饰也。”
?
《隋书·音乐志》:“至大业中,炀帝制宴飨,设鼓吹,依梁为十二案。案别有錞、于、钲、铎、军乐鼓吹一部。案下皆熊、罴、貙、豹,腾倚承之,以象百兽之舞”。
?
日本雅乐演出的这种平面方型的露台,四周是栏杆,舞台后方正中有台阶供演员上下,和宋代陈旸《乐书》卷105“俗部·八音·匏之属”中所描述的“熊罴案”及其所绘示意图形一致,只是高度较低,且无百兽之舞的图案装饰,倒和敦煌石窟中,盛唐壁画中的台榭相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