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十二章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解析.ppt

第九章 攻击行为和暴力犯罪 第一节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定义 一、暴力(violence)指造成身体伤害的强力打击。 二、犯罪性暴力(criminal violence)是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包括刑事杀人、伤害、抢劫、强奸和其他性侵害。 三、攻击(aggression)是指故意施加的伤害性打击,包括心理不适和心理伤害。 四、攻击分类:愤怒性攻击;工具性攻击。 第二节 暴力的模式 一、犯罪性暴力 据联合国统计,杀人率最高的地方是中美洲,英国是 最低的。美国是工业化国家中杀人率最高的国家。 据美国犯罪心理学家调研分析,2/3的犯罪发生在星期 五晚八点至星期日之间;59%的谋杀案和84%的女性 死者中,被害人和犯罪人是熟人或是有关系的人;男 性的杀人和被杀更多的是在户外;女性大多在家里被 害,41%是被配偶所害;男性被害人11%被其妻杀害; 1/3的犯罪是枪杀。杀人原因多时争吵、家庭内部吵架、 嫉妒或关于金钱的争论。 重伤害在人口统计上与上述类似。 抢劫犯罪人主要是青少年和年轻成年男性,75%的抢 劫属于下列两种类型的 一种:第一类是抢劫以管钱为 职业的那些人;第二类是没有预谋和随即性的行动。 二、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在中国是二十世纪90年代才被普遍承认的社会问题。但在社会内部仍然对家庭暴力很宽容。包容了人身攻击、疏忽儿童的物质需要、性剥削和情感虐待。虐待方式包括导致伤害的作为行为和因疏忽导致消极后果的不作为行为。例如行凶者的意图、虐待行为的形式和频率、行为的严重性或者对被害人造成的后果。 美国全部杀人案件中的1/5和英国1/3以上都是家庭中的谋杀案,妇女更可能在家中被杀,也更可能成为丈夫和男友的被害人。 美国调查表明,调查对象中16.1%经历过一次暴力行为;6.3%经历过严重暴力行为;3.4%是丈夫指向妻子;4.8%妻子指向丈夫;全部儿童的11%经历过一次严重暴力行为;53%的儿童对同胞兄弟姐妹实施过暴力行为;9%的儿童以严重暴力行为对抗父母。 第三节 攻击的理论 一、生物学观点 情绪、自我理解和外显行为都受遗传素质的控制,攻击表达一种普遍的情绪素质,但它易受文化适应和个体学习的影响。攻击分为以下类别:掠夺性攻击、雄性间攻击、恐惧诱发性攻击、应激性攻击、地域性攻击、母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攻击有进化的根源,攻击行为归因于无法进行有意识控制的生理机制;愤怒与攻击存在原始性的先天联结,通过人的经验而改变。 二、心理动力学观点 攻击是一种本能,其表现形式包括破坏性行为、幻想性攻击、群体间的敌意和自杀;攻击可以通过替代作用变更方向,通过升华中和攻击能量。在健康个体中自我控制减轻了攻击内驱力,阻止暴力行为发生;在人格障碍者中,自我的削弱导致了对攻击的压抑,使攻击内驱力在想象和象征性行动中表现出来。 三、学习和社会认知的观点 把人类的攻击行为看成是根据个人直接的、替代的强 化和惩罚的经历而习得和维持的;攻击行更为可能通 过成功的攻击经历或观察习得;愤怒性攻击是通过减 轻愤怒或消除讨厌的待遇而受到负强化,通过伤害受 到正强化。 攻击行为的原因可能是1、目标行动受阻产生的挫折引 起;2、也可能由侮辱、袭击、对自尊的威胁或痛苦挑 起,对痛苦的反映驱力使个人对目标进行伤害,但习 得线索对释放攻击反应是必需的。消极的感情是愤怒 性攻击的基本来源。体验频繁而强烈的愤怒倾向是一 种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损害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 攻击性犯罪人可能在愤怒的体验和表达方面都有问题。 三、 情绪体验的性质取决于对非特异性唤醒状态贴上的认 知标签(cognitive label)。当愤怒产生时,外部刺激 来源导致的进一步唤醒得到错误的归因,并且加强攻 击行为。情绪唤醒的性质是由评价过程本身决定的, 评价过程是在图式和意识两种水平上进行的。特殊情 绪是特殊认知评价的结果。愤怒是对人身攻击、言语 威胁或侮辱、预期强化物的减少和不公正评价的结果。 认知图式的操作和内容中的偏见是愤怒的根源,这些 图式中的偏见会引起功能失调性愤怒。 归因理论家提出愤怒是有特殊的原因性归因导致的, 愤怒源于个人应当解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件,它反 映了根据个人的价值观、权利和自尊心来判断是重要 的东西。人可能对情绪唤醒的来源进行错误归因。 四、社会心理学观点 相互性规范要求对一个伤害者所进行的伤害行 为相应地予以还击。在社会中很普遍并且助长 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暴力。 暴力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大多是具有愤怒性攻击 性质的冲动行为;这种行为既不受社会规范控 制的,也不是由投射特殊自我表象的需要引起 的。攻击行为的认知控制是通过心理唤醒的水 平决定的,攻击行为可能是冲动性的并且处于 刺激的直接控 制之下。 第四节 攻击行为的前因 一、暴力行为的情境前因 有研究表明,很多暴力冲突是由被害人推动的,形成情境性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