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自我美化 (五)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自尊时,个体便可能有选择地接受反馈信息。 (六)缺陷补偿 人们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便可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 三、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在多数情况下,个体的公开形象和自我的实际情况是相当一致的,个体一般都希望别人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力图通过自我表现给人留下一个与自己真实情况相一致的公开形象,我们称之为真实性的自我表现。 另一种自我表现的形式称为策略性自我表现:在某些情况下,自我表现是出于策略性的考虑,努力去形成或控制他人对自己的知觉印象,称之为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的情境线索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观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作业与思考题 1. 什么是自我概念? 2.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 自我概念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 试分析自我概念形成的主要机制。 5. 简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观点。 6. 个人控制点对努力有怎样的影响? 7.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习得无助现象,并尝试分析如何解除这种习得无助。 8. 试分析自我差距和自我提高影响个人自尊的机制。 9. 试分析自我效能的本质及其对自我发展的意义。 10.简述文化自我研究的维度论与动态建构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建议读物 卢文格. (1989).自我的发展(李维 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乔纳森 布朗. (2004).自我(陈浩莺等 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朱滢. (2007).当代中国心理学家文库朱滢卷——文化与自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杨宇. (2008).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四辑)——性格与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Michael Argyle. (1994).日常生活社会心理学(陆洛 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建议读物 时蓉华. (1997).透视中国社会的社会心理学.香港:中华书局. 周晓红. (1991).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探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马丁 赛利格曼. (2002).学习乐观(洪兰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Bond M. H., Hwang K. K. (1986).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nese People. Hong Kong: Oxford. Michener H. A. Delamter J. D. (1997).Social Psychology. (3rd ed. ).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Lord C. G. (1997).Social Psychology. Fort Worth: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社会心理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微 第三章 自我意识 考 核 要 点 (一)自我意识概述1、识记:自我意识概念、自我意识结构、2、领会:自我意识的作用3、简单应用:自我意识的三个部分。对应心理过程自我意识的三个结构。 (二)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方面1、识记:自我觉察、自尊、自我效能的概念、。2、领会:自我效能应用研究的三个领域、自我控制3、综合应用:你怎样评价自己,自我控制的行为类型。 (三)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1、识记:性别认同、性别边缘2、领会: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3、综合应用:如何理解和解释性别边缘现象。 (四)自我过程1、识记:自我评价、自我美化、自我表现。2、领会:自我美化的几种方式、3、综合应用:评价个体的自我表现。 第三章 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几个重要内容 第三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第四节 自我过程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三、自我意识的作用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比如身高、体重、形态等;认识自己的心理特征,比如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比如自己与周围人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一、什么是自我意识 (一)根据自我意识定义中所涉及的内容,自我意识可划分为三部分:生理(物质)自我、心理(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 (二)根据自我意识的客观现实状态把它区别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