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饮食养生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饮食养生法 人活百岁无病而终不是梦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饮食养生法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药王孙思邈特别强调指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并称“食治”乃“养生之极术”。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首要物质条件。 因“饮食”不科学、不卫生所导致的疾病已成为当今的主要健康问题。 饮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骨质疏松症等。 饮食卫生问题: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 如:1988年上海的甲肝爆发流行,2006年的淡水螺引起的广州园管线虫病。 据WHO统计,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占全球死亡的60%,预计到2020年将占全球死亡的73%。 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 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药食同源”的百合、山药、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子、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昆布、海藻等。 附: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一、扶正补虚 何为虚证? 气虚:疲乏、气短、脉虚 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籼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鹌鹑、鸡蛋、鹌鹑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 阳虚:气虚+虚寒证(畏寒、手足凉) 补阳类:核桃仁、韭菜、刀豆、羊肉、狗肉、雀肉、虾等。 一、扶正补虚 血虚:心悸、失眠、健忘、易惊 补血类:猪肉、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桑葚等。 阴虚:血虚+虚热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滋阴类:鸭蛋、甲鱼、乌贼、猪皮、鸭肉、桑葚、枸杞子、黑木耳、银耳等。 二、泻实祛邪 1、解表类:生姜、大葱、豆豉等。 2、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西瓜等。 3、清热燥湿类:茄子、荞麦、马齿苋等。 4、清热解毒类:绿豆、赤小豆、马齿苋、苦瓜、荠菜、豆腐、豌豆等。 5、清热解暑类:西瓜、绿豆、绿茶等。 6、清热利咽类:荸荠、青果、无花果等。 二、泻实祛邪 7、清热凉血类:茄子、藕节、丝瓜、黑木耳等。 8、通便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黑芝麻等。 9、祛风湿类:薏苡仁、木瓜、樱桃、鳝鱼等。 10、芳香化湿类:扁豆、蚕豆等 11、利水类:玉米、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鲤鱼等 二、泻实祛邪 12、温里类:干姜、肉桂、花椒、茴香、胡椒、羊肉等。 13、行气类:刀豆、玫瑰花等。 14、活血类:山楂、酒、醋等。 15、化痰类:海藻、昆布、海带、紫菜、萝卜、杏仁等。 16、止咳平喘类:杏仁、梨、白果、枇杷、百合等。 17、安神类:莲子、小麦、百合、龙眼肉、酸枣仁、猪心等。 18、收涩类:乌梅、莲子等。 三、防病益寿 第二节 饮食调养的原则 (一) 、全面膳食 (二) 、合理搭配 (三) 、审因施膳 (四) 、饮食有节 食物的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成人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应为:蛋白质1 0%~15%、脂肪2 0%~2 5%、碳水化合物60%~70%。 处于生长期的儿童、青少年以及运动员、脑力工作者、妊娠期妇女等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可以为:蛋白质1 5%~2 0%、脂肪2 0%~2 5%、碳水化合物5 5%~6 5%。 这是因为 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靠糖类供应热量; 当过量运动或减肥、疾病状态导致糖类消耗过多、肌糖原用尽时,则由肝糖原与脂肪供给能量; 当供应能量严重不足、消耗性疾病、重症疾病等导致糖类和脂肪消耗过多时,最后由蛋白质供给能量。 能量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医饮食养生应首先考虑和确定的问题。 我国养生专家普遍认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其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和脂肪,这种膳食结构既不经济又会因为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而不利于健康。 典型的东方人膳食:以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一日三餐,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为:蛋白质10%~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这是我国人民既经济实惠又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结构。 如何用食物搭配完成合理的供能,同时摄入的精微物质又合理呢? 为研究养生食谱中食物种类的比例, QBS技术用现代研究数据分析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找到了谷(粮食类)、果(水果)、畜(高蛋白类)、菜(蔬菜)搭配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