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整合.ppt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整合.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整合.ppt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①照搬苏联模式。 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3.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三、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四、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被迫开放的区别 走向高考 · 高考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走向高考 · 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 高考总复习 专 题 整 合 第四单元 必 修 二 时 空 坐 标 知 识 网 络 主 干 整 合 时 空 坐 标 知 识 网 络 主 干 整 合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农业合作化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土地改革 意义 核心内容 原因 项目 内容 时期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党中央在总结教训的前提下,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人民公社 化运动 意义 核心内容 原因 项目 内容 时期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 第二次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变化尤其明显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 鸦片战争以后 第一次 表现 历史背景 时间 变化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后 第四次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三次 表现 历史背景 时间 变化 * * * * 走向高考 · 高考总复习 · 人教版 · 历史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