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3)根据社会对角色有无明确的期望以及对期望的执行情况,将角色划分为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凡是存在相对明确的社会期望、得到社会认可的角色叫作正式角色。 第九章 第一节 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社会角色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互动、规范和自我表现三大方面。 第九章 第一节 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1)互动功能是角色的基本功能,角色与互动有密切的联系,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而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实际上都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只有角色之间的互动,互动的双方才可能知道自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是比较合适的。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第九章 第一节 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 (2)角色的规范功能也是角色的重要功能之一,角色的规范功能,说明了角色具有制约、控制和规范个体行为的作用。如果没有这种规范作用,那么群体生活、社会生活都将是杂乱无章的。 (3)角色的自我表现功能。这不但是角色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且也是不同的人在共同的社会期望之下,扮演同一角色但却能够表现出各自特点的原因所在。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角色是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决定的,而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很多,每一个社会地位都有一套行为规范,也就有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同时拥有很多个角色,我们将这种现象叫做“角色丛”。 第九章 第二节 角色的冲突 一、角色丛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由于角色丛,或由于个人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必然会产生所谓“角色冲突”的问题。角色冲突的产生源于角色丛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当不同角色出现矛盾,或个体对过多的角色期望难以应付时,就必然会造成同一角色丛中的不同角色间发生冲突。 第九章 第二节 角色的冲突 二、角色冲突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上述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和个体体验到的角色冲突的强度,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期望的性质;二是个体的角色扮演能力的高低。如果社会期望的差别越大,冲突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大。人们常说的“忠孝难以两全”就是如此。个人的角色扮演能力也对把握角色冲突有较大关系。社会上所流行的所谓女强人事业有成但婚姻、家庭生活不愉快、不幸福,就是与角色冲突有关。但实际上生活中的女强人女能人事业有成,而同时婚姻、家庭生活幸福的也是很多的,这就是个人的角色扮演能力比较强的结果。 第九章 第二节 角色的冲突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角色冲突一般可分为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角色间冲突指个体必须同时扮演过多的不同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的要求而产生的冲突。以知识女性为例,她们所体验到的那种既要当事业上的强者,又要当贤妻良母的冲突就是一种角色间的冲突。男人也是一样,既要当个好丈夫,又要当个好厂长。 第九章 第二节 角色的冲突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 角色内冲突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扮演者对同一角色规范的理解不同而带来的。例如做父亲,究竟是中国式的“严父慈母”好,还是美国式的父子平等好呢?例如做教师,是“严师出高徒”的严师好,还是亦师亦友的宽容型老师好呢?例如做营业员,是顾客一进门就笑脸相迎好呢,还是等顾客有所需求时再热情相待好呢?等等,这一切都是角色内冲突。 第九章 第二节 角色的冲突 社会互动 第七章 第二节 对称性社会互动 (2)间接暗示。即暗示者凭借其它事物或行为为中介,将某一事物的意义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由于受暗示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观念是由暗示形成的,故间接暗示一般不会使接受者产生心理抗拒或逆反心理。因此,间接暗示对人的控制作用往往大于直接暗示。 (3)自动暗示。自动暗示即自我暗示。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 (4)反暗示。凡外界刺激物的结果引起了相反的反应即反暗示。如“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张三没偷银”。反暗示也可以引起积极的效果,如声东击西、请将不如激将、等。 社会互动 暗示的效果受下列四种因素的影响: 第七章 第二节 对称性社会互动 (1)受暗示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人们在疲劳、疾病和狂热状态下较易受到暗示的影响。 (2)暗示者个人的权力、威望及人格力量会对暗示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3)暗示的程度及质量,如持久而反复的暗示容易对他人产生暗示。如广告的作用。 (4)一项暗示如果遇到强烈的反抗,暗示的效果就会降低。 社会互动 模仿是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的反映的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七章 第三节 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二、模仿 (1)自发的模仿:就是无意识的模仿他人。如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 (2)自觉的模仿:就是有意识地模仿别人。又可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苏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3-2024年卫生健康委公务员考试录用67人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大学影视鉴赏》全套完整版教学课件(共877页PPT).pptx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高一(上)期末英语试卷(含解析).docx
-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重点句子翻译导学案……详解(刘).docx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高效备考策略 .pdf
- 产品思维30讲的关键.pdf
- 五权宪法原理.ppt
- 烟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2023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真题(附答案及详细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