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HIV病毒药物概述.ppt.ppt
知识点2: 抗HIV病毒药物概述 * 沈阳药科大学 郭春 艾滋病(AIDS) 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目前已发现两种HIV,分别为HIV-I和HIV-II。两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结构和传播途径。HIV-II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其毒力和传播力都低于HIV-I,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较慢且较缓和;HIV-I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引起AIDS流行的病原。 HIV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病毒的繁殖和扩散,给人类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也给特效药和疫苗研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目前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主要针对HIV的复制的各个阶段,一般包括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和HIV蛋白酶抑制剂(HIV protease inhibitors)两大类。 1.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es,RT)是HIV所特有的酶,在其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在人类细胞中并无此酶,因此以RT作为药物作用靶点,通过对其抑制剂的设计发现新药,已经成为抗AIDS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该类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AIDS药物中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一类。 逆转录酶抑制剂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 1.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s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2.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s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两类。 化学名为:31-叠氮基-31-脱氧胸苷,31-Azido-31-deoxy thymidine. *Zidovdine(AZT,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为21,31-双脱氧核苷衍生物,即以叠氮基代替31-位的羟基 。本品对人的α-DNA聚合酶的影响小,而不抑制人体细胞增殖。齐多夫定于1987年上市,是人类第一个抗AIDS药物,也是唯一被美国FDA 批准用于预防HIV-1 母婴传播的药物。 Mechanism of Action Deoxythymidylic acid 合成路线1. 1988年Rodeout等报道,以胸苷为原料,分子内的脱水,,然后用叠氮化钠进行叠氮化取代得到齐多夫定。总的反应步骤只有 2步,但收率太低,只有19%. 合成路线2: 1991年Czemecki将合成方法改进为:用对甲氧基苯甲酸先保护51位羟基,再用三苯基膦和 DIAD(偶氮二羧酸异丙酯)完成反应分子内脱水形成氧桥物,加入叠氮化锂取代形成叠氮基,最后在甲醇钠作用下脱保护基生成齐多夫定,总收率约为61%。 合成路线3: 各步条件温和、试剂易得,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齐多夫定上市后,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通过对21,31-双脱氧核苷的核糖部分做进一步修饰,陆续发现了扎西他滨(zalcitabine, ddC)、司他夫定(stavudine,d4T)、拉米夫定(lamivudine, 3TC)、地丹诺幸(去羟肌苷)(didanosine, ddI)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一类在结构上差异较大, 但作用机制相似的化合物。它们都结合于HIV-1逆转录酶(RT )上一个非底物结合的变构部位, 形成一种蝴蝶状的构型(butterfly like configuration) , 这一构型正好嵌入到RT上变构部位的袋状结构中,该类药物与酶结合后可以削弱酶亚基的聚合作用,从而阻断酶活性,最终抑制HIV的复制。NNRTIs 对RT的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这类抑制剂的优点在于不需先转化为磷酸酯形式,也不会整合到病毒DNA中,而且与NRTIs相比毒性低, 因为不影响细胞聚合酶的生物活性;缺点是易使HIV的RT 产生突变, 形成抗性, 因而限制了NNRTIs抗病毒潜力的发挥。 目前已上市的NNRTIs包括奈韦拉平(nevirapine,viramune)、地拉韦啶(delavirdine) 和依非韦伦( efavirenz)等,另外有多个NNRTIs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有望成为新的抗HIV药物。 Nevirapine(奈韦拉平) 化学名为11-环丙基-5,11-二氢-4-甲基-6H-二吡啶并[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