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会中,一款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最终以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成交。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3.下列纺织业发展的情形与朝代对应正确的有( ) ①丝绸行销欧洲,中国始有“丝国”之称一汉代 ②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元明 ③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元明 ④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之为瓷路——唐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这里的“水排”是( ) A.耕作工具 B.灌溉工具 C.冶铁工具 D.运输工具 材料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自给自足,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家庭;官营;私营) 历史悠久,世界领先(丝国和瓷国); 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 手工业、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受农业生产制约 * 三彩仕女 整体感知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工官”和“匠户”) 民营手工业 纺织业的发展 先进的冶金技术 陶瓷业的发展 经营形态 发展成就 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性质特点 产品去向 管理方式 经营形态 皇家、贵族使用(武器军用品和奢饰品) 国家垄断,职官世袭、生产效率低下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 商品生产、发展艰难 农户(田庄)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政府经营 三类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即为民营手工业,备受歧视压抑。哑铃一端为官府手工业,就其基本性质而言除专卖产品外,与商品生产无缘。另一端为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其主体是农副兼业,全为应付赋税生计的不足,究其实质也非愿为商品而生产。 ——王家范 《中国历史通论》 明 元 宋 唐 汉 商 新石器时代 主要成就 朝代 资本主义的萌芽 (手工工场、雇佣关系) 纺织技术萌芽 纺织业重要(祭祀蚕神、妇功) 纺织技术世界领先(素纱禅衣、丝国) 规模大、分工细,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棉布普及 二、纺织业的发展 随堂检测: √ 宋 南北朝 汉 战国 春秋晚期 商周 新石器时代 主要成就 朝代 冶铜技术出现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期 ,水平很高 冶铁业产生(发现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冶铁业推广:炼钢、淬火技术 铁业官营; 燃料、供风形式发生了变化 有煤作燃料的明确记载,冶铁炉温度提高 灌钢法 三、先进的冶金技术 随堂检测: √ 元 清 宋 唐 商中期--东汉晚期 原始社会 主要成就 朝代 彩陶、黑陶 陶向瓷过渡 独立部门、南青北白;唐三彩;釉下彩绘 各具风格:五大名窑 粉彩瓷器;珐琅彩 四、陶瓷业的成就 青花瓷 半坡彩陶 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宫博物院 三彩仕女 耀州窑(陕西) 哥窑(浙江龙泉) 景德镇窑(江西) 定窑(河北曲阳) 钧窑(河南禹州) 宋代五大名窑 青花瓷是瓷器中的一种品种,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青花瓷发展到了鼎峰 。 故宫博物院藏明洪武青花瓷 故宫藏明永乐、宣德青花瓷 故宫藏清康熙青花瓷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出现于康熙晚期,至雍正王朝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在200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上拍,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拍出。价格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清代粉彩瓷器的代表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多种经营形式长期并存 探究思考: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材料二、中国发明陶瓷的历史要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十八世纪,欧洲人仍在苦苦寻觅瓷器制造的秘密,英国人简·迪维斯在《欧洲瓷器史》一书中写道“几乎整个十八世纪,真正瓷器制作工序仍然是一个严守着的秘密”,而中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破译了这个秘密。 ——摘自中国科普博览网 历史悠久,享誉世界 材料三、御器厂内的分工有23作:“大碗作、酒钟作、碟作、盘作、钟(盅)作、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