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本草須知-中國醫藥大學.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讀本草須知-中國醫藥大學

【附錄二】研讀本草須知(名詞介紹) (一) 本草專業名詞 神農本草經 分上中下三品 收藥365種稱本經正品。 名醫名錄 依自然界分類為玉石、草木、鳥獸禽、蟲魚、米果菜蔬有名無實 收錄752種 稱名醫副品 別錄副品 集注本草經 增加新注解 稱陶注 陶隱居云或曰:迄綱目→弘景曰或宏景曰 新修本草 新增藥稱新附或新附品(有新退)、唐附、唐本先附及新分倏 新增注 解稱謹按或謹案、唐本注或唐本云、恭曰或敬曰 蜀本草 有唐本餘 蜀本注 蜀本云 保昇曰 蜀本圖經 開寶本草 有今附或今附品 今按又按 今詳又詳 今注 志曰 嘉祐本草 有新補 新定 臣禹鍚等謹案藥性論 日華子 續注 圖經本草 又名本草圖經 本經外類 頌曰 證類本草 有墨蓋子 墨筐子 墨箱子 新增藥660種 採單方為特色 海藥餘 唐本餘 陳藏器餘 食療餘 舊藥新分條 唐慎微續添 而後有別說云 衍義曰…等 (二) 本草時期分類概述 1. 早期本草:指陶弘景校定神農本草經以前之本草,因文字未傳,無以傳存,僅餘參考之手抄本之時期稱之。文獻無徵時代。 2. 正統本草:文獻可以查訖之雷公集注神農本草經四卷本始,且自陶弘景校定神農本草經至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止之中央直線所連絡的本草(詳本草系統圖表)。其著作概以前代本草為範本,原文藥物照錄僅增加新藥與新注,增卷分類差異,並將藥品同類相附、保存原本之存真,故新書完成,舊書所有內容均保存於新書中,故一段時間或舊文無人抄錄或重印,自然消失誠為憾事,故偶有善本書之收藏。且承古本草之舊,如朱墨雜書,增新注及增藥等形式而下者稱之。 3. 旁系本草:正統本草大部分為皇帝官方敕撰之書,內容完備,且時增藥材大普查及圖書之增列,非一般醫者所能比擬。故私人醫生為了自己也有藥物書籍,而編輯個人專長、實用常用之藥物本草書籍,如採藥錄、藥性論…等稱之。 4. 金元本草:正統本草被金元靖康之亂所掠奪,爾後征戰數年,民莫潦生,生活困難,求醫治病較不易,治病講究診斷、問診並敘述用藥緣由,醫者各有專長分科之制,而有寒涼派、攻下派、補上派、滋陰派及陰陽五行,五道一以貫之,用藥理論學說附會其中,風氣為之一變,如珍珠囊,用藥法象,湯液本草者集其大成,失去自然科學之探討法則。 5. 明清本草:明清因博物學興起,分類索引分項敘述以省時間,對時間之觀念與古之寒窗苦讀有所差異,東西文物交流,社會進步發達思維先進,故品彙精要為唯一由朝廷敕撰之書,圖美內容精簡,復因皇帝駕崩未刊行,後有本草綱目之著作,由於內容浩瀚淵博無與倫比,在形式於內容上雖欲承證類之舊,但分一藥為數項之說明而割裂舊文,另成形式,蓋以植物名為主,藥材名附其次,此體態稱之。 (三) 研讀本草須知 1. 神農本草經,約書於後漢,有五九五、四三一、三一九,種種不同之手抄本,後世推為神農氏所作,不可考。 2. 雷公集注神農本草經四卷,後漢末葉,推測為張機華佗輩所編,首卷序錄,上卷記上藥一二○,中卷記中藥一二○,下卷記下藥一二五,共計三六五種,為本草文獻可徵之始租。 3. 本經正品:後世本草收錄雷公集注神農本草經四卷之三六五種藥物稱之,蓋代表朱墨雜書形式中之朱書文者之藥物。 4. 名醫別錄三卷:魏晉名醫所集解,除名醫副品藥物而外,對本經正品藥物於每藥條下亦有補述其內容者,所錄藥材多於七三○種。後世本草家失考,誤指為陶弘景撰。 5. 名醫副品:指後世本草自名醫別錄中錄出三六五種藥物而言,蓋以神農木草經之藥品為正,而相對稱此為副之意,一名別錄副品。蓋代表朱墨雜書形式中之墨書文者藥物。 6. 陶弘景校定神農本草經三卷:陶弘景撰。取雷公集注神農本草經四卷本經正品三六五,從名醫別錄中摘出名醫副品亦三六五,共計七三○種,分為經上經、中經、下經三卷,並首先採用朱墨雜書形式。 7. 朱墨雜書:將原本經正品之藥名及記文用朱書,摘自名醫別錄之名醫副品之藥名及記文用墨書,為按本經記載方式而別於別錄之形式,將朱書墨書間隔夾雜排列而成朱墨雜書,此種形式,至證類本草仍因襲之,惟為了刊刻上之方便,朱書以白字,墨書為黑字矣。 8. 本說如此:陶弘景校定神農本草經三卷時,上經記原雷公集注神農本草經四卷之序錄全文,其就序錄之內容加以詮釋者,則附於次曰右本說如此。 9. 有名無用:名醫別錄中所收錄藥材,為仙經少常用之藥,即俗用亦稀,錄而以備參考者,有一七三種稱之。 10. 陶弘景集注神農本草經七卷:陶弘景將原著校定三卷本之內容,予以加注,致使版面大增而編成七卷,首卷序錄,中下二卷改成二~七卷,其加注雙行細字之前,引用徐子才雷公藥對七情禁忌之內容,注中曾經引用李當之本草、吳普本草、桐君藥錄、爾雅、山海經及抱朴子…等醫藥書籍。原書日本森立之已重輯曰本草經集注,詳該書。 11. 陶注:指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