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黄艾平教案分析.ppt

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黄艾平教案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 湖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黄艾平 主任药师 * 解救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早期最有效的是——氧 * 1.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首先损伤大脑、中枢神经,所以往往发觉时,无力自救 2.继而损伤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轻中度中毒就能诱发、加重基础病 4.重度中毒易发并发症、后遗症 5.重度中毒预后差,易发迟发性脑病 6.一氧化碳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完全可以避免,重在加强安全意识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CO的理化特性: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0.967,比空气略轻。 CO中毒分为两种: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 煤气中毒应视为一种混合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中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为神经细胞化学窒息性气体,可迅速穿透细胞膜引起神经细胞中毒,导致脑水肿、脑疝。 家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湿煤产生的CO高达30—50%),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一身软弱无力(煤气中毒首先损伤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很快丧失自主行动能力,呼救的力气都没有),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极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煤气中毒 - 中毒原因 工业上 ? 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 生活过程中 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湿煤产生的CO高达30—50%),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1)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抽风装置。 (2)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 (3)烟囱安装不合理, 烟囱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 (4)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煤气中毒 - 中毒原因 2、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其一氧化碳量为25%~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3、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4、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因为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4%~8%,可以在不通风面积小的车库达到足以中毒的浓度。 5、其他如矿井下爆破产生的炮烟,化肥厂使用煤气为原料,设备故障、管道漏气等均可 * 发病机制 CO + 血红蛋白(Hb) COHb 结合力: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力的210~300倍; 解离速度:碳氧血红蛋白( COHb )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O2Hb)的1/2100 ~ 1/3600;(CO与Hb的结合力、 COHb的解离速度与CO的接触时间、浓度相关) COHb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能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另外CO抑制正常红细胞的糖酵解(机理不清),使2,3-DPG生成减少,O2Hb的氧不易解离释放,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既妨碍Hb与氧的结合,又妨碍了氧的解离,从而导致氧的供给系统障碍,造成组织细胞严重缺氧。 * 发病机制 肌球蛋白影响氧从毛细血管 弥散到细胞内的线粒体 损害线粒体功能 CO + 二价铁 还原型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二价铁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 阻碍对氧的利用 化酶活性,影响细胞呼吸和氧 化过程 一氧化碳中毒不仅影响氧的供应系统(细胞外呼吸) 同时也影响了氧的利用系统(细胞内呼吸) * 病理变化 大脑和心脏最易受损 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内水肿、脑细胞间质水肿,脑循环障碍。心肌细胞受损,可见缺血性损害或心内膜下多发性梗死。 机理:血管内皮细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