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孔繁祥课后题+提纲+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hong Dian 绪论 1.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存在的规律。 2.温室效应:在大气层中,CO2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是能吸收红外线而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CO2越多热外流越受阻,地球温度上升越快,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3.臭氧层的破坏:大气平流层中CO2能阻止过量的紫外线到达地面,而人类活动引起氯氟烷烃和含溴卤代烷烃排放到平流层,氯原子催化O3的分解,打破了O3的自然平衡,导致O3“空洞”。 4.酸雨: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SO2、NO在强光下发生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形成(pH5.6) 5.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一个分支。 6.环境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相互关系。⑴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⑵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 主要研究: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成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 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空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互相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方法:野外调查和实验,实验室实验,模拟研究。 主要任务:①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效应。 ②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提高生物对环境污染净化的效率。 ③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1.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2,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称为污染源。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物质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来源分为天然污染源和认为污染源。 3.污染物:是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结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物质组成,包括自然释放、人类活动产生。 4.污染物进入环境主要三条途径:①人类活动过程中无意释放②废物的排放(三废)?③人类活动过程中故意的应用(杀虫剂)? 5.污染物迁移方式:①机械迁移(水、气、重力)②物理—化学迁移③生物迁移(食物链放大积累) 6.污染物转化形式: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一方面可使污染物对生物毒性降低,甚至转为无毒;另一方面使污染物生物毒性增强或形成难降解。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氧化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 7.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方式包括:被动转运、特殊转运、胞饮作用(内吞作用) 8.污染物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代谢变化过程。 9.生物转化:是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代谢变化过程。 10.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过消化管、呼吸系统、皮肤三条途径。生物转化的过程: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一般分为Ⅰ、Ⅱ两个连续作用过程。相Ⅰ反映,外源性化合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下经由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改变其化学结构,形成某些活性基团或进一步是这些活性基团暴露;相Ⅱ?反应中,相Ⅰ反应的一级代谢物在另外一些酶系统催化下通过上述活性基因与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结合,生成结合产物(二级代谢物),结合产物的极性一般强,利于排出。 11.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富集。 12.生物积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13.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体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生物浓缩系数:Kbcf=物质在生物体内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浓度 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称为生物污染。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大量的N、P等营养元素物质进入水体,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第二章 污染物在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①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②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蛋白质;DNA;脂质的过氧化) 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