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科大考古学概论-古代残留物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我国,有关青铜器的科技研究至今仍主要集中在矿料来源、铸造地断源、铸造工艺和锈蚀机理等方面,即与青铜器自身相关的诸多方面,而关于青铜器内盛装食物的分析,即残留物分析的报道较少 2004年至2005年,山西侯马绛县横水西周墓地发掘时,发现了西周倗伯及其夫人墓,他们的时代为西周中期的穆王时期或稍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06)。而随葬于倗伯夫人墓中的一个铜簋内发现有大量的黑色炭化物。 通过显微观察、红外光谱、染色实验、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和脂类物质GC-MS分析等手段,对上述铜簋内的残留物进行分析,以期鉴别铜簋中原盛食物的种类。 样品介绍 样品取自山西绛县横水镇倗国M1011号墓出土、编号121的铜簋中。该墓的年代为西周中期,墓主人为倗伯夫人。出土时,铜簋有盖,炭化物上面覆有一层黄土,推测是埋葬后,封土崩落沿缝隙进入簋中的结果。 显微观察 采用日本Nikon公司生产的SMZ1500型体视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显微结构。在11.25倍数下观察,发现样品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硬质块状,无光泽,结构比较致密,记为M1011a;另一种为松散颗粒状集合体,颗粒有较强反光,多孔,记为M1011b。接着,用水为分散剂压片,再采用生物显微镜,在400倍数下观察。 植硅体提取流程采用赵志军(1998)介绍的经改进的重液浮选法, 淀粉粒提取,参考了杨晓燕(2006)总结的淀粉粒提取流程。 淀粉的碘色反应鉴定 用两种湿化学法来鉴定淀粉是否存在。 方法一:取少量M1011a和M1011b样品,分别进行机械粉碎,用0.1M的盐酸超声波分散5分钟,再浸泡20小时,然后离心3分钟,取上层清液,用0.1M的NaOH溶液调节PH值到3,滴加碘水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发现,M1011a的溶液明显的变蓝,而M1011b的溶液无明显变化。 方法二:取少量M1011a和M1011b样品,分别滴加碘水润湿,再在滤纸上画线,与未滴加碘水的样品条痕作对照。结果发现,未滴加碘水的样品,其条痕均为深棕色;而滴加碘水后,M1011a样品的条痕皆为紫色,M1011b样品的条痕,无明显颜色变化。 淀粉的刚果红染色法鉴定 取少量M1011a和M1011b样品黑色部分,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在盖片的四角涂少量的加拿大树脂以固定盖片);将40ul的刚果红溶液(1mg/ml,Ph7)滴到盖片边缘,静置15分钟;滴加1mol/L的NaCl溶液20--40ul到盖片的边缘,同时在盖片的另一边放置一张滤纸,引导NaCl溶液穿过整个残留物部分,以清除刚果红溶液和去除多余的着色;最后用加拿大树脂密封盖片的边缘。 在10-500倍偏光显微镜下,分别在正常光和偏振光下观察并拍照。 红外光谱分析 在体视显微镜下,仔细将样品中的黄土颗粒去除,再和大米、粟(小米)和红薯淀粉等现代对照样品一起,分别用KBr压片,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对照样品中,炭化小米样品的制备步骤为:先将小米80℃烘干12h,再放入有盖坩埚中,于200℃(±50℃)温度下加热2.5小时,即得。分析仪器为Thermo Nicolet公司生产的Avatar 360 型脉冲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 脂类物质的提取和气质联用分析 脂类物质提取:称取残留物样品M1011a 1g,加蒸馏水5ml,研磨成糊状。转入50ml锥形瓶,加CHCl3:CH3OH(体积比2:1)10ml,超声2*20min,离心分离(2000rad/s, 5min)取下层溶液;上层及固体部分重复萃取离心一遍,合并有机相。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转移溶液至烧瓶,旋转蒸发仪浓缩到1ml左右,氮吹干燥,得到全脂类物质(TLE)。 用2mol/L 的KOH/乙醇溶液2ml,70℃超声皂化1h。加入1ml水,用正己烷萃取中性组分。 取少量TLE加入0 .5mol/L硫酸/甲醇溶液2ml,少量无水硫酸钠,60℃超声2h,转化为脂肪酸甲酯,静置过夜。加入1 ml正己烷及3ml蒸馏水,萃取有机相,上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测试。 中性组分加苯甲酸(IS)0. 2mg,浓缩,转入安培瓶,氮气吹干。加入硅烷化试剂BSTFA/TMCS(99:1)50μl,密封,60℃恒温反应1h,硅烷化为三甲基硅醚衍生物(TMS),上GC-MS进行甾醇类分析。 GC-MS分析为Finngan Trace GC-MS仪,DB-5毛细管柱(30m× 0. 25mm)。中性组分TMS色谱条件:升温程序:50℃,保持2min;50℃-250℃(10℃/min),保持12min;250-300℃(5℃/min) ,保持12min。脂肪酸甲酯色谱条件:升温程序:60℃,保持2min; 60℃-150℃(20℃/min); 150-290℃(4℃/min) ,保持10min。分流比10:1,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