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东部经济带新津片区堤路结合综合开发项目.docVIP

汕头东部经济带新津片区堤路结合综合开发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汕头东部经济带新津片区堤路结合综合开发项目.doc

《汕头东部经济带新津片区堤路结合综合开发项目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片区位于现有汕头港拦砂堤和新津河河口间,由西堤、东堤和南堤组成,堤防长7844m,围区面积约4.11km2。本项目位于新津片区东南部,在新津片区的E编码区内,与新津片区东部及南部海堤市政大道结合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建成后将以住宅用地和城市道路用地为主,规划区内相应布置了公共配套设施,如中学,小学、幼儿园、肉菜市场、综合商场等,并在适当的位置布置机动车社会停车场,以满足居民的停车要求。 本项目是新津片区中7个填海区中其中一个填海区,其陆域形成是与新津片区的其它部分一起形成的。汕头东部经济带新津片区堤路结合综合开发项目在新津片区东南端,项目西北面有部分排涝河涌岸坡排涝河涌岸坡河涌围区吹填及河涌岸坡充泥管袋棱体施工,首先吹填棱体,在充泥管袋棱体达到设计高程后再吹填棱体外侧附近的围区回填土施工。棱体吹填砂源利用航道疏浚开挖土,棱体吹填工艺同围堤棱体施工工艺。采用淤泥质土围区进行表层(约30cm)吹填面积为公顷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叶绿素a平均为5.76 mg/m3,涨、落潮叶绿素a含量差异不大,涨潮时高于落潮时;各站叶绿素a含量有一定差异;垂直分布表层高于底层。海洋初级生产力平均为3.85×102(mg·C/(m2·d)),涨潮高,落潮低;各站差异明显。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出现2门21属50种,硅藻最多,占总种数的86.0%,赤潮生物种占总种数的80.0%;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8.45×105个/m3,硅藻占98.3%,赤潮生物占56.9%;优势种有中心圆筛藻、中华盒形藻、菱形海线藻、太阳双尾藻、中肋骨条藻、旋莲角毛藻共6种,优势度依次为0.195、0.187、0.090、0.084、0.049、0.039;最主要群落为沿岸暖温群落和广温广盐群落,出现的种类多,数量丰富,分布广;调查区各站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2.50~3.62,平均值为3.00;丰度范围为0.55~1.10,平均为0.81;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度指示浮游植物水环境处于较稳定状态。 浮游动物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4个类群,72种(包括属以上),其中桡足类种类最多,24种;其次是水母类,19种;该海域的优势种为夜光虫、红住囊虫、长尾住囊虫、刺尾纺锤水蚤、瘦尾胸刺水藻、球型侧腕水母、拟双生水母和锥体细浅室水母;浮游动物个体数量介于(117~892)个/m3之间,平均为454个/m3;生物量介于(50.0~608)mg/m3之间,平均为250mg/m3。调查海区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3.34,变化范围为2.19~4.32。综合来讲,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鱼卵和仔稚鱼 本次调查处于产卵高峰期初期,采获的鱼卵数量相对较多,仔稚鱼数量也较多。本次调查的主要种类中,除了鲷科鱼类较为珍贵,鰕虎鱼科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他非主要种类中舌鳎类经济价值较高。 底栖生物 本次调查定性和定量样品共鉴定出底栖生物7大类40种(含少量属以上),其中甲壳动物种类最多,其次为软体动物;底栖生物的优势种主要是软体动物的小荚蛏和异白樱蛤,甲壳动物的狭额绒螯蟹和脊尾白虾,鱼类的狼鰕虎鱼,多毛类的奇异稚齿虫,肠腔动物的纵条矶海葵;底栖生物生物量海区平均值为18.50g/m2,变化范围为0.20~83.3g/m2;海区栖息密度平均值为44.0个/m2,变化范围为(20.0~60.0)个/m2;海区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37,变化范围为1.57~3.10;总之海区生物种类较少,分布比较均匀,底栖生物多样性一般。 潮间带生物 汕头东部海域潮间带均为沙质断面,潮间带生物的种类偏少,共有6大类34种,主要类群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潮间带优势种有:楔形斧蛤、绿螂、红肉河蓝蛤。沙质断面各站潮间带生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256个/m2,平均生物量为37.5g/m2。优势种软体动物的分布是影响各站潮间带生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重要因素。 生物质量 汕头东部海域底栖生物的鱼类、甲壳类和潮间带生物的甲壳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各项评价因子均满足生物质量标准的要求。贝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较差,底栖生物中贝类的Cu、Pb、Cr、As和石油烃,潮间带生物中贝类的Pb和As的含量超标,不能满足贝类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的要求。但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的贝类样品只代表某一站位(只有一种),而且属于个体较小、经济价值不高的种类,不能代表本海区贝类生物质量的实际状况。根据2005年12月进行的冬季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表明,本次调查在论证区内共获鱼类27种,头足类3种,虾类10种,蟹类13种,虾蛄类5种,总渔获种类58种,本次调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