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庄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意思是要对一个人作出判断,观其动不如视其静。自古以来,心如止水、宠辱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等等说法,都表现了对宁静心态的某种崇敬。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徐冬杰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
史铁生(1951~ ) 北京人。1958年入北京东城区王大人胡同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1974年到北京北新桥地区街道工厂工作。病后致力于文学创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1年病情加重,遂回家养病。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散文《我与地坛》等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摩,作品呈现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自1985年以来,开始思考人的命运,略带哲理玄思,揭示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在形式上也有所变化,吸取了现代主义的因素。
二、学习要点提示
1.把握课文内容及其教育价值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以一个残疾人独特的视角对地坛的环境作了介绍,述说了自己在最痛苦的时期以古园为伴,对于生死问题做了深沉的思考与明智的抉择,从而与古园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不断思考怎样活的问题则成了总到这座古园去的原因。在第二部分中,作者写了对于过早去世的母亲的缅怀,回忆了怀着博大而无私之爱的母亲在儿子最痛苦的时候曾经怎样焦心与无奈,并为当时沉浸在苦恼之中的太年轻的自己的无知而懊悔,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及早懂得母亲的爱。
课文编者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分作为教材。除了看重它的美文鉴赏价值之外,恐怕还看重了它的教育价值。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关于生死抉择的话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经过几年的思考,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当年,他在21的时候,“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可以想像他所遭受的打击有多么巨大,他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特别是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他自然想到了死。然而他最终选择了活。因为他想通了,人从出生的时候就都是注定要死亡的,所以死就成了“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就是,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十五年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抉择的正确性。他努力读书,苦练写作,终于成功,连连获奖,以自己原有的初中文化的底子而成为一名作家。这是他冷静思考的收获,这是他明智抉择的结果,这是他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顽强拼搏的成功。
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正确抉择,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司马迁说过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作者在述说自己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所思所想,并没有谈论这样严肃的内涵,而是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向读者作了倾诉,并且还提到了“上帝的安排”。作者真的相信有个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吗?显然不是。不难理解,当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实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
3.理解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用大部分篇幅写地坛古园的道理
在课文的第一部分中,作者花了很多篇幅三度写这座古园。第一次写的是古园历尽沧桑的四百多年的变化,第二次写的是如今“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景象,第三次写了“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谁也不能改变它的”那些内容。
前面已经介绍过,课文的第一部分亦即《我与地坛》全文的第一部分,从结构上来说,作者势必要在文章开头对地坛做必要的介绍,但是作者这样写,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文章内容的需要。因为其后的六个部分所讲述的内容都与这座古园密切相关,比如课文节选了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母亲的缅怀。当年母亲的那些提示、恳求、嘱咐与祷告,那些焦虑、痛苦、惊恐以及一遍遍的寻找,无不与作者总到这座古园中去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内蒙古高职对口招收中职生考试英语试卷真题 .pdf VIP
- 2025年长春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 孕妇营养与体重管理.pptx VIP
-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鲁班奖汇报(打印初稿).doc VIP
- DB36T 1577-2022集中照护机构设置规范.docx VIP
- 宜搭低代码开发师(中级)部分考题.docx VIP
- 公共基础知识宁夏中 卫 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站用电源系统及蓄电池运行维护知识试卷.docx
- DB36∕T 1581-2022 养老机构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规范(江西省).docx VIP
- 公共基础知识宁夏吴忠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