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代市场文献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近代市场文献综述.doc

浙江近代市场文献综述 组名:知行 组长:陈携墨 组员:陈携墨、沈沛奇、陈琳、陈俊芳、易光辉、张楚镜、袁丽莎、陈雪乃、李珍珍、刘丽娟 摘要:本文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市场经济的概况以及未来的方向走势进行阐述概括。 关键词:浙江商业 近代 发展 导言:自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经济开放以来,浙江城乡的市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浙江省也因此以“市场大省”闻名全国并称著于世。考察近二十年来浙江省市场的发展,不难发现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和影响之深远,非但为我国历史上所仅见,而且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亦极为罕见。为此我们在此探讨下浙江近代市场发展。 正文:一、浙江省市场的缘起和沿革   什么是市场?最初,市场被定义为交易的场所。相传为孔子编定的《周易》,系辞下传·第二章中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有关市场的最早记载,距今约已有2600年的历史。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市场还不仅限于交易的场所。譬如说国际市场,在哪里呢?很难说准确。假定有一浙江的工厂,通过江苏的外贸公司从上海向世界各地发盘兜售自己生产的商品;而一日本东京的客户由美国纽约还盘至上海确定了这笔交易。货物由浙江运到上海港起运至纽约,日商将货物再转运至他在弗罗里达州的工厂或商店进行加工或销售。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无法确切指明所涉及的各个地点,何处为此批货物的国际市场。因此,准确地说,市场实为交换关系的总和。而本书所记载的市场,由于叙述上的困难仅局限于“交易的场所”。不过人们应当明了,这些市场发生的场内交易将下行,上行或外展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并与那里的交易活动甚至于任何其他经济过程都具有千丝万缕和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这样看来,市场的起源是和交易同步发生的。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浙江先民最初聚居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随之是5000年前的良渚。虽然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当时是否存在着交易和市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分工已经存在,至少有种植业、畜牧业、捕捞业和手工业。从文献记载的材料来看,浙江的市集最初发生在绍兴。事实上绍兴是浙江境内最早的地方行政建置单位,相传为夏禹时代所建,叫会稽。在古代,这样的建置单位通称为“都”,为非农人口的聚居点,往往筑有城池。与此相对的是城池以外的地方叫做“鄙”,也就是乡下。至今流传的第一人称谦称“鄙人”,事实上就是“乡下人”的意思。一见面,先自称乡下人,如有什么礼数不周或言语失当之处,则对方也就是不至怪罪了。由于筑有城池,因此“都”也渐渐被称为“城”,作为非农人口的聚居点,交易的发生自在理所当然。于是就有都市、城市这一说。事实上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是它们密切到不可分割的程度,以至后人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了。前些年县改市,当地政府和居民除了获有财政和市政上的好处外,还觉得级别提升,名声好听;殊不知我国自秦朝确立郡县制度以来,向来是县领导市,市的级别低于县,一直沿至民国;除了少数大都会以外,一概是县管市。至今日本仍保留着“都”的建置,仍然是“县”管辖“市”的体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浙江集市,是秦汉时期绍兴的“越大市”,位于今都亭桥南。但此外也不能无市,只是未见记载。至东汉,浙东一带水利和农业逐见开发,农业经济有了初步的成长。但当时的上虞人王充所著《论衡》一书中,未见有关农村市集的任何相关材料。经过晋、宋两代的南迁,浙江农村经济有了发展,开始有了少量的关于墟市、草市、集市的记载。特别是南宋的市集有了一定的发展。不过总的来说还未形成有系统的农村集市南宋时陆游,去四川赴任,由水路入蜀,记载沿途风物,著《入蜀记》。从该书的内容来看,后来市集非常发展的杭、嘉、湖一带的乡间,仍比较荒芜。直到明清时期,以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和温黄平原为主,遍布浙江境内半山区甚至山区的农村市集与城市中的市场相联系,才形成有系统的市场网络。   《浙江省市场志》中记载着大量明、清时代的定期市集,即在农历每旬(十日)中有规律地定期集市若干日的集市。关于这个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美国人类学家施坚雅在他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ZW(〗《Marketing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by G.William Skinner〖ZW)〗一书中,曾作了详尽的分析。按照他的说法,集中在各级城市里,每天开市的市场称为“中心市场”,是市集系统的最高层;广布于各个村落的零散交易是最基础的“初级市场”;而处于中心市场和初级市场之间的为“中介市场”,也即定期市集。按照施氏的说法,要支撑一个每天开市的中心市场必需有足够的需求,即“门槛需求”。当不足门槛需求时,只能形成间歇开市的“定期市集”。在这个范围内,需求量较大,开市日就较多、较密,反之,则较少、较稀。当然,可以想见,当需求量越过了“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