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docVIP

清华大学-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华大学-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doc

全国第五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 目 汶川地震中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根据库容量和水位高程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一个库容量计算模型,得出库容量和水位高程符合指数关系,再根据降水量和水位高程变化的关系建立了降水量模型,分析了降水量对堰塞湖水位的影响,并给出了50%、80%、100%、150%各种降水情形下的水位变化。 然后利用新闻媒体搜集的数据建立了一个逐渐溃坝模型,该模型包括溃口计算模型,水流量计算模型和库容计算模型,包含了溃口宽度、深度、水流速度、水量、水位高程,时间等变量,并根据该模型计算了唐家山堰塞湖发生漫顶逐渐溃坝时的各种变量的数据。 根据河道内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假设河道分段逐渐变化的前提下推导得到了溃坝推演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离散形式,在已知河道信息和溃坝处信息情况下的迭代推算方法,并将溃坝推演模型用来推测唐家山发生1/3溃坝时的水流速度变化和水面高度变化,并提示了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地区。 最后根据本文中的模型分析了当时采取的政策和方案,并提出了我们的建议。 参赛队号 清华大学参赛队13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5月12日14:28在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也相当严重,特别是地震造成的34处高悬于灾区人民头上的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构成巨大威胁。加强对震后次生灾害规律的研究,为国家抗震救灾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撑: 堰塞湖内蓄水量,即总库容,单位:亿立方米 :坝前水位高程,单位:米 : 堰塞湖底部高程,常数米 :堰塞湖内水深,单位:米 :堰塞湖每天的新增水量 ,单位:亿立方米 :第t天的降雨量,单位:毫米 :泄流槽的宽度,单位:米 :t时刻的单位入湖流量,单位:立方米/秒 :t时刻的单位泄流量,单位:立方米/秒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总蓄水量与坝前水位高程的数学模型 1.1 一般模型 一般情况下,在截面积规则的情况下,蓄水量可用水深的二次方或三次方来进行描述,但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湖体结构复杂,其蓄水量不能用其水深的二次方或三次方进行简单描述。根据报道中搜集的所有数据,可以基本确定总蓄水量与水深存在指数关系,假定: (1.1) 其中,与为库容特性系数。 根据新华社报道“唐家山堰塞湖坝顶高程750.2米,坝高82.8米米,从而可以得出湖内水深与坝前水位高程的关系为: (1.2) 由方程(1.1)、(1.2)联立可以得出总蓄水量与坝前水位高程的数学模型为: (1.3) 将方程(1.3)两边取对数,方程变换为: (1.4) 根据所给的总蓄水量与相应坝前水位高程的实际数据,计算相应的与,对方程(1.4)进行线性拟合,可以得出参数与的最优解。 图1 蓄水量与水位高程采样点数据(取对数处理后) 图2 采样点数据的数据拟合 拟合结果: = 残差 = 故可以得出最终的总蓄水量与坝前水位高程的数学模型为: (1.5) 1.2 降雨模型 为了预测降雨给堰塞湖水位带来的影响,首先根据实际的降雨量建立降雨-水位模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第天(假设5月25日是第1天)之后堰塞湖每日的新增水体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前24小时直接落在堰塞湖面的降雨; (2) 周围山体的降雨经过一定的延时后汇入堰塞湖而形成的水体; (3) 上游地区的积雨经过一定的延时后流入堰塞湖的水体; (4) 河流上游正常流入湖体的水体; 根据附件1提供的数据,我们采用了每天早上8点的堰塞湖水位数据,这样(1)、(2)部分主要考虑的是前一天晚上和前一天白天的降雨带来的影响,而假设(3)部分即上游的积雨要经过一天的时间汇入堰塞湖,这样,(4)部分主要考虑的是前48小时到前24小时的降雨带来的影响。附件一给出的降雨量值,有的分为白天和晚上的降雨量,这里均转换成了一天的降雨量。 每部分的模型分别如下: (1) 对于,假设堰塞湖面积为,前24小时的降雨量为,那么可得以下关系式: (1.6) 这里,由于堰塞湖处于北川境内,所以用北川的降雨量来计算。 (2) 对于,假设周围山体集雨面积为,前24小时的降雨量为,最终汇入堰塞湖的雨水占山体总集雨的比例为,那么: (1.7) 这里,山体和堰塞湖同处一个地区,所以仍用北川的降雨量来计算。而且由下面的卫星照片看出山体的面积远远大于堰塞湖本身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