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炮制工艺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doc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历史沿革】 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 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 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 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 此碱作用强烈, 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 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 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去甲乌药碱能显著增加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平台长度的振幅(PLA)及平台长度(PL);改善高钾诱发的传导阻滞,表明去甲乌药碱是慢通道激动剂。去甲乌药碱并能加强低浓度与异丙肾上腺素对火鸡红细胞膜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此成分对热稳定,作用强,且不引起心脏障碍。熟附片煎剂对蛙、豚鼠、兔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对在体心脏呈轻度的强心作用;其强心作用与钙离子含量有密切关系。 2.熟附片煎剂可使麻醉狗、猫血压迅速而短暂的下降;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 3.川乌与附子均具有抗炎、镇痛与局麻作用,其活性成分为乌头碱类生物碱。 4.川乌与附子具有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稍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通常称为乌头碱症状。 【炮制工艺】 1. 附子炮制历史沿革: 1.1 净制: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汉代《金匮玉函经》就有净制方法的记载,其制法为“去黑皮,刀刮取里白者”。晋代《肘后备急方》中有“去皮脐”的记载,宋代《证类本草》中记述为“用刀刮上孕子并去底尖”。明清时期,附子的净制法发生了明显变化,增加了水处理,如明代《本草通玄》中记载有“沸汤泡少顷,去皮脐,切作四桠”,清代《本草述钩元》中记述有“拣去坏者以竹刀每切四片,井水淘净”,《外科证治全生集》中也有类似“用水浸一二宿,日易水,浸去咸”的记载。 1.2 切制: 附子切制历代主要有切片或切小块等。切制的记载最早也是始于汉代,《金匮玉函经》中记载的制法为“破八片”,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破作八片”。之后,附子的切制多规定切薄片,如宋代《证类本草》中的“薄切”,金代《儒门事亲》中的“热切作片子厚薄如钱”,清代《医宗金鉴》中的“切薄片”。附子净制除切片外,还有切小块或颗粒的记载,如宋代《金生指迷方》中记载有“判作小块”,明代《普济方》中记载有“刮如麦豆粒”、“切如绿豆大”等。 1.3 炮炙: 附子炮炙的文献记载始于汉代,其时附子的炮炙多采用炮、煨、炒、烧等方法,其目的主要是为减毒。如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中记载的“皆破解,不父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切刮取里

文档评论(0)

tk2469t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