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3.docVIP

高中历史《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中国的古代艺术》文字素材1 人民版必修3

《中国古代艺术》文献资料1、中国戏曲的早期发展(元代以前) 中国戏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原始歌舞。原始社会的劳动者为了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需要,在劳动中创造了语言,进而产生了诗歌和舞蹈。原始社会那种崇拜图腾的礼俗,到了阶级社会转变为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神。巫觋则是神和王之间的传达人,他传大神的旨意。或求雨,或宁风,或驱邪,或除灾以及治病等一定的祭祀仪式,就由巫来担任,成为一种职业。有些祭祀要举行盛大的歌舞。从商代到西周时,已经出现了一些歌颂统治阶级“文治武功”的“韶舞”与“武舞”。如“八佾”舞。大约在西周末年,“优”出现了。“优”是一种由贵族或诸侯豢养,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汉代出现了“百戏”繁盛的局面。“百戏”即“散乐”。“百戏”的名称是包括各种技艺歌舞的一种总称。当时,统治者一方面把民间乐曲搜罗到乐府里来,用一些文学家,音乐家将其提高,一方面又把盛行于当时民间的角抵戏和民间多种技艺集合在宫廷前的广场同时演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戏曲艺术发展比较缓慢。隋代是中国戏剧形成的转折点。据《隋书》记载,朝廷一方面把各封建割据势力的宫廷乐舞以及外国送来的乐舞集中起来,统归为“九部伎”,即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等;另一方面又邀集四方“散乐”到洛阳来表演。唐代时,封建社会经济政治都得到很大发展,促进了封建文化艺术的繁荣,也为戏曲艺术的形成,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唐玄宗时,一种名为变文的讲唱艺术逐渐成熟,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与内容。另外上古的乐律为十二律,唐代发展为二十八调,对后代戏曲音乐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曲和转踏也对后来的戏曲发展有贡献。如宋代杂剧中的很多故事就用大曲来演唱;转踏为后来的南北合套与组织曲牌联套等方法开辟了道路。实际上,唐代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戏曲的雏形,这就是唐代的歌舞戏和参军戏。它们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表演艺术,无论是歌舞戏还是参军戏,不仅有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扮演角色,而且有歌唱,有舞蹈,有说白;不仅有面部化装,服饰,而且有了简单的舞台装置与布景;不仅有音乐伴奏,而且还有人声“帮腔”等等。宋代出现了瓦子勾栏,给艺人提供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同时也产生了书会。书会中人叫书会先生,就是一批靠创作谋生的剧作家。在继承唐代参军戏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许多表演、歌唱的技艺,宋代发展了杂剧。广义上的杂剧是当时各种技艺的总称。狭义的杂剧,指的就是“滑稽戏”。总之,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头。 2、《赵氏孤儿》简介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剧本中说的故事见于《左传》,《史记》但二者所涉及的人物出入较大。《赵氏孤儿》所敷演的剧情,主要取材于《史记》。大致剧情是:晋灵公时,武臣屠岸贾与文臣赵盾不和,设计陷害赵盾,在灵公面前指责赵盾为奸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因此被满门抄斩,仅有其子驸马赵朔与公主得以幸免。后屠岸贾又假传灵公之命,迫使赵朔自杀。公主被囚禁于府内,生下一子后托付于赵家门客程婴,亦自缢而死。程婴将婴儿放在药箱里,负责看守的将军韩厥同情赵家,放走程婴与赵氏孤儿后亦自刎。程婴携婴儿投奔赵盾老友公孙杵臼。此时屠岸贾急欲斩草除根,为搜出孤儿便假传灵公之命,要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杀绝。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便向屠岸贾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派人搜出婴儿,掷在地上,又刺了几剑,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屠岸贾心事已了,便收程婴为门客,将其子程勃(实为赵氏孤儿)当作义子,又取名屠成。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诉实情。赵氏孤儿悲愤不已,决意报仇。此时灵公已死,悼公在位,程勃将屠岸贾专权横行,残害忠良之事禀明,悼公便命他捉拿屠岸贾并处死。赵家大仇得报,赵氏孤儿恢复本姓,被赐名赵武。1732年,《赵氏孤儿》被译为法文,取名《中国悲剧赵氏孤儿》。大作家伏尔泰将其改编成五幕剧,取名《中国孤儿》。该剧于1755年公演,轰动了整个巴黎。之后英国、俄国、德国等也相继翻译并演出。 3、马致远与《汉宫秋》 马致远(约1250-1321),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人,一说广平(今河北省永年县)人。少年时曾热衷于功名,奋斗多年未能得志。从事杂剧,散曲创作,颇负盛名。所作杂剧15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荐福碑》等七种,以《汉宫秋》最著名。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