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阿Q正传鲁迅(1881~1936)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阿Q正传鲁迅(1881~1936)素材

有关鲁迅 Luxun 鲁迅 (1881~1936)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 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 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寻找真理的青年时代 1881年 9月25日(清光绪七 年八月初三),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 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在北京做官。父亲周伯宜是 个秀才。母亲鲁瑞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程度。鲁迅从 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 过许多野史、杂记,特别是那些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 神的著作;对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   1893年,因鲁迅的祖父被捕下狱,家庭备受亲友的 歧视和欺凌。不久父亲又患重病,并于1896年去世。鲁 迅是周家的长子,在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中,饱受人间的 冷眼,这使他“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又由于母亲是乡 下人,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孩子亲密相处,从 中知道农民受压迫的苦况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 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刻 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洋务“新政”破产,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运动兴起。鲁迅不满传统的封建“正道”,决心“走异 路,逃异地”,于1898年5月,到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 次年2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因为 总办(校长)是个维新派人物,矿路学堂看新书的风气 很盛。鲁迅经常读《译学汇编》,还读了一些西欧的近 代科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译著,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 严复译述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他从中接受了进 化论的启蒙,后来他又钻研了有关进化论的其他著作,在 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它作为观察社会现象,进 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工具和武器。在南京的 4年间, 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 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 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   1902年 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 同年 4月,到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当时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东京进行反清活动,留学生中 分为反清与保皇两派。鲁迅经常参加反清的集会,课余 还大量阅读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的书籍,开始考虑改 造国民性问题。他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并在 断发照片上写诗明志:“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示他誓 为祖国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决心。这期间,他发表了根据 外国作品改写的小说《斯巴达之魂》,论文《中国地质 略论》,《说□》,与友人合编关于中国地质和矿产分布 状况的专著《中国矿产志》,还翻译科学幻想小说《月 界旅行》、《地底旅行》,进一步表现了青年鲁迅爱科 学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1903年鲁迅摄于日本东京   弘文学院结业后,鲁迅于1904年 9月入仙台医学专 门学校。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 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学习勤奋,受到教师藤野严九 郎的热切关怀和帮助。不久,他在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 片上,看见一个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 队抓住杀头,而围观的中国人竟无动于衷。这使鲁迅痛 切感到:医学并非紧要,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健 壮,也无济于事。当时他认为头等重要的还是改变人的 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并 于1906年春天重返东京。   当时的东京,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革命派,与 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尖锐的斗争。鲁迅师事 章太炎,与陶成章等革命派往还密切,并成为反清革命 组织光复会的成员。1907年,他准备创办文艺刊物《新 生》,但终于失败。鲁迅为此而感到寂寞,但并不灰心。 他发表《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介绍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学说和西方科学思潮的演变;还发表《文化偏至 论》、《摩罗诗力说》,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 历史特点及其存在的偏颇,强调要与“列国”竞争,“其 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立人,就必须反对封 建传统思想,“别求新声于异邦”,提倡“立意在反抗, 指归在动作”的战斗精神,因而大力介绍以拜伦为首的 具有反叛精神的“摩罗”诗派。鲁迅还与周作人共同翻 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介绍东欧被压迫民族和俄国 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鲁迅自题小像诗手迹   在日本 7年,鲁迅广泛涉猎外国的自然科学、社会 学说、文学艺术和哲学,开始形成早期的社会思想和文 艺思想,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并且确定 了用文学作为自己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思想解 放而抗争的武器。   1909年 8月间,鲁迅离日归国,他先在杭州两级师 范学堂,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1911年10月,辛亥革 命爆发,鲁迅怀着热烈的心情迎接它,绍兴光复后,鲁 迅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是年冬,他创作文言短篇小 说《怀旧》。   1912年 1月,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