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第一章绪论要点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春季学期教学日历 * 1、仿生型 根据所仿对象的运动特征而定。自由度一般较多,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但控制更复杂,成本更高,刚性较差。 类人型机器人 仿狗机器人 蛇形机器人 三、特种机器人 * 仿禽机器人 仿鱼机器人 仿鸟机器人 六足漫游机器人 * 2、机器人化工程机械 高度自动化的工程机械。 大型喷浆机器人 机器人码垛机 * 1.4.3 机器人的性能要素 自由度数 衡量机器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重要指标,一般等于机器人的关节数。机器人所需要的自由度数决定与其作业任务。 负荷能力 机器人在满足其它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承载的负荷重量。 运动范围 机器人在其工作区域内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它是机器人关节长度和其构型的函数。 运动速度 单关节速度;合成速度。 精度 指机器人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它与机器人驱动器的分辨率及反馈装置有关。必要时可进行补偿。 * 控制模式 引导或点到点示教模式;连续轨迹示教模式;软 件编程模式;自主模式。 其它动态特性 如稳定性、柔顺性等。 重复精度 指机器人重复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它不仅与机器人驱动器的分辨率及反馈装置有关,还与传动机构的精度及机器人的动态性能有关。重复精度比精度更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付京逊等,机器人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 孟庆鑫等,机器人技术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蔡自兴,机器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美] John J. Craig著,贠远超,机器人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 思考题: 1、机器人的定义、特点 2、机器人的类型 3、工业机器人的构型及特点 4、机器人的组成 5、机器人的性能指标 * 早期的机器人(与人相像吗?) * 20公斤点焊机器人 点焊机器人在工作中 6公斤弧焊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一) 弧焊机器人在工作中 * 涂胶机器人 龙门式喷漆机器人 SCARA型装配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二) 搬运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 喷漆机器人 * “双鹰”水下机器人 水下扫雷机器人 “探索者号”水下机器人 MER 火星漫游车 Marshod 火星漫游车 Canada Arm 太空机械臂 特种机器人(一) 空间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 * 美国“别动队”无人机 法国“红隼”无人机 微型无人机 特种机器人(二) 豹式排雷机器人 (德) “徘徊者”侦察机器人 (美) “手推车”排爆机器人 (英 ) 机器人助手 (美) 军用机器人—— * 特种机器人(三) 足球机器人 AIBO机器狗 指挥机器人 迎宾机器人 导盲机器人 跳舞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娱乐机器人—— * 室外保安机器人 排爆机器人(德) 消防机器人 防暴机器人(中) 排险救灾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四) 工程用机器人—— 管内机器人 隧道凿岩机器人 大型喷浆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 杜志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2013年春季学期 任课老师 杜志江 duzj01@hit.edu.cn 董 为 dongwei@hit.edu.cn 课程简介 总学时数:36 授课起止周数:1 ~ 9 成绩构成:笔试(80%),大作业( 20% ) 本门课程主要讲授 机器人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介绍机器人技术的现状、应用和发展趋势 系统地讲述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本体设计、机器人运动学、机器人静力学和动力学、机器人的轨迹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简要讲述机器人的传感与反馈、机器人控制、机器人智能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机器人学 [美] 付京逊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2、机器人学导论——分析、系统及应用, [美] Saeed B. Niku著,孙福春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机器人学导论 [美] John J. Craig著,贠超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理论、方法和算法 [加] Jorge Angeles著,宋伟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机器人学 蔡自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 黄真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杜志江 A32 并联机器人的结构,机器人的移动机构 课堂讲授 5~6 六 4 杜志江 A32 机器人的关节结构,机器人平衡机构,机器人的手部结构 课堂讲授 7~8 三 3 杜志江 A32 机器人的构型及性能要素,机器人的驱动与传动系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