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5 信息社会的安全——信息安全 密钥不公开,只有收、发双方知道。加密和解密都用同一密钥。 ——最符合日常思维的方法,但是安全性低 ■ 加密之对称加密 收、发双方各有一对密钥,其中一个是对外公开的公钥,另一个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私钥。 ——根据数学原理,提高了安全性,为数字签名提供了可能性。 ■ 加密之非对称加密 (1)加密 ●接收方用于确认发送方的真实身份; ●发送方事后无法否认发送过该报文; ●接收方或非法者无法伪造、篡改报文。 ■ 数字签名的作用 数字摘要(digital digest)又称数字指纹(digital fingerprint)或称安全Hash编码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 ■ 数字签名的必需品:数字摘要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过程示意图 ■ 数字证书的作用 ■数字证书 也叫数字凭证,是一个经证书管理机构数字签名的数 字信息文件,它提供了一种在Internet上身份验证的方式, 作为网上交易双方真实身份证明的依据。 ●发送安全电子邮件 ●访问安全站点 ●网上证券交易 ●网上采购招标 ●网上办公 ●网上保险 ●网上税务 ●网上签约 ●网上资金转帐 ●网上银行等安全电子事务处理和安全电子交易活动。 (3)数字证书 ●证书拥有者的名称 ●证书拥有者的公钥 ●公钥的有效期 ●证书的序列号 ●证书的版本信息 ●证书发行机构的名称 ●证书发行机构的数字签名 ■ 数字证书的内容 ●个人数字证书 ●单位数字证书 ●信用卡身份证书 ●软件数字证书 ●CA证书 ■ 数字证书的类型 用于证明CA身份和CA的签名秘钥。 有两种: ①个人身份证书 ②个人安全电子邮件证书 有三种: ①企业身份证书 ②企业安全电子邮件证书 ③单位(服务器)数字证书 它代表信用卡交易中个人或单位信用卡持 有者的身份,保证网上信用卡支付的安全。 为软件提供凭证,以证明该软件的合法性。 ●处理数字证书的注册申请、审批、发放、撤消、验证工作; ●数据库备份、保证证书和密钥服务器的安全; ●向电子商务各参与方发放数字证书,来确认各方的身份, 保证在因特网及内部网上传送数据及网上支付的安全。 ■ 国内常见的CA机构 ■ 证书的管理机构CA ●中国商务在线 ●中国数字认证网 ●北京数字证书认证中心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4)计算机病毒 ■ 计算机病毒的起源 ● 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提出了计 算机程序能够在内存中自我复制的 观点,这种观点即已把病毒程序的 轮廓勾勒出来。 John von Neumann 冯?诺依曼 ● 1988年,各种病毒开始大肆流行。 ● 20世纪70年代,一位作家在科幻小说中构思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可以从一台计算机传染到另一台计算机,利用通信渠道进行传播的计算机程序。这实际上是计算机病毒的思想基础。 ● 1987年10月,世界上第一例计算机病毒(Brain)被发现,计 算机病毒由幻想变成了现实。随后,其他病毒也相继出现。 ● 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 按传染方式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 ● 按链结方式可分为源码型病毒、嵌入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系统型病毒 ● 按传播媒介可分为单机型病毒、网络型病毒 ● 宏病毒和脚本病毒是最近出现的新型病毒。 ■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 传染性 ● 隐蔽性 ● 潜伏性 ● 破坏性 ● 寄生性 ● 触发性 ● 反应迟钝 ● 运行速度变慢 ● 打开或关闭窗口慢 ● 打开或保存文件慢 ●自己重新启动 ● 经常死机 ● 屏幕上出现莫名其妙的信息等。 ●U盘 ● 盗版光盘 ● 计算机网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