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VIP

【推荐】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第20课 知识点默写 1.北魏是________族建立的政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_____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 2、北魏建立后,都城在______,为顺应__________ 的趋势,北魏 ______ 迁都______,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汉化政策):(1)_____(2)______(3)____ (4)_________(5)______(6____________。 这些措施的作用是:____。 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特点是____。 4、孝文帝迁都的目的是加强 ____,学习和接受 ____先进的文化。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 “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8、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钟繇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   ) A、王羲之  B、陶渊明  C、钟繇  D、顾恺之           10、南朝时最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是(   ) A、王充  B、张衡  C、范缜  D、祖冲之 11、为了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辟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开始于(   )                 A、南朝  B、北朝  C、西晋  D、东晋 * 范 缜 顾恺之 王羲之 郦道元 贾思勰 祖冲之 历史地位 著作 朝代 类别 人物 祖冲之和圆周率 割圆术示意图 领先世界近千年。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的书名是什么意思?它介绍的哪些生产技术仍在应用? 郦道元 郦道元和《水经注》 ???????????????????????????????????????? ???????????????????????????????????????? ???????????????????????????????????????? ???????????????????????????????????????? 三峡风光 畅想天地 隐天蔽日……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 1、根据上文描绘当时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 2、目前三峡的景观如何?怎样才能使三峡的风光更美好? 王羲之 兰亭 王羲之和《兰亭序》 兰亭序 顾恺之和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现存53窟,佛像5万余尊。 其中第20窟的露天大佛,高13.7米。佛像造型雄伟,面部丰满而柔和,两肩宽厚,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 是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雕凿不绝。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 共有近11万尊大小佛像,虽经一千多年的风化和上世纪30年代外国掠夺者的盗窃破坏,仍然保持了相当可观的面貌。??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 结合佛教的传入,谈谈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发散思维 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 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 范缜和《神灭论》 范缜(约450~约515) 《神灭论》产生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2、为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 3、统治者大力扶持。 内容:阐述了无神论思想 1、人的精神和肉体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