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第一讲 曹雪芹 名和号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芹为古代祭祀之物,“芹”出自《诗经》,采芹意味学习,芹藻意为才学。 霑和芹圃寓意长辈们希望曹仰仗朝廷的天恩,勤奋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2?),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家的祖上本是汉人,约于明永乐年间迁到辽东,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清初时他的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立有军功,曹家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人员,家族开始发达起来。他的曾祖曹玺的妻子当过康熙的保姆,而祖父曹寅小时也作过康熙的伴读。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康熙登基后,曹家得到格外的恩宠。康熙二年(1663),曹玺授江宁织造,此后曹寅及曹颙、曹頫袭任此职,前后达60余年。 江宁织造 江宁织造名义上只是一个为宫廷采办纸物和日常用品的小官,但实际上则是康熙派驻江南、督察军政民情的私人心腹,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同时江宁织造还控制着江南的丝织业,从中获取极大的利益。曹雪芹就是在这种繁盛荣华的家境中度过了他到十三岁为止的少年时代。 举家食粥 雍正五年(1727),曹頫以解送织物进京时“苛索繁费,苦累驿站”、“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被革职,家产也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最初,曹家还蒙恩稍稍留下些房产田地,乾隆初年曹家又发生一次变故,遂彻底败落,子弟们沦落到社会底层。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在繁华富贵中度过,曹家被抄后迁居北京,境遇潦倒。他的一生的最后十几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红楼梦》这是在那里写成的),生活更加困顿,已经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地步。 红学 近、现代以来的很多中国思想家、美学家已把对《红楼梦》诠释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科学家也把《红楼梦》作为其实证方法、逻辑方法的研究对象。一些文学家也通过诠释《红楼梦》来表达其文艺观点,刘心武先生涉及了一些《红楼梦》的考证问题之后,创作了小说《秦可卿之死》,并创造了“学术小说”的概念;王蒙先生在撰写了专著《红楼启示录》和评点了《红楼梦》之后,已被冯其庸先生称为“红学家”。(陈维昭《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第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冯其庸 曹雪芹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开始写作《石头记》,据我们所知,纪年最早的《石头记》稿本,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的甲戌本,现有此本的过录本传世。可知此时《石头记》八十回已基本完成。后来雪芹贫病交迫,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又殇子,禁不起丧子之痛,此年除夕(1763年2月12日)雪芹病逝,终年虚岁48岁。(冯其庸《曹雪芹与〈红楼梦〉》,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六册第104-10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红楼梦的版本问题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确认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著。 高鹗,字兰墅,乾隆末年先后考中举人、进士,曾任内阁侍读、刑科给事中等官职。 有了高鹗的后续,使小说的故事结构完整,便于阅读和流传。但高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精神世界以及艺术才能都和曹大不相类,例如沐皇恩,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不符合原书的思想。削弱和损害了原著的艺术表现。 推荐——张之 所续红楼梦后四十回 立体 曹雪芹写各种人物应该说是相当可观的,褒贬不形于色的,他的人物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从宝玉起,黛玉宝钗也罢,王熙凤也罢,晴雯袭人也罢,贾政也罢,写得都很立体,不搞那种简单化的善恶白黑处理,这也是《红楼梦》有别于其他中国传统小说的地方,它不对人物进行简单化的道德定性和道德裁决。唯独对于赵姨娘与贾环,笔到之处,充满厌恶。(王蒙《红楼启示录》第110-11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大高潮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本书没有写到战争革命造反镇压,没有写到暴力犯罪侦缉搜捕,没有写到地震洪水空难车祸,没有写到复仇刺杀间谍阴谋,这次挨打就算是够刺激的了。(王蒙《红楼启示录》第11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挨打原因 挨打的表面原因是与琪官关系的败露及金釧(chuàn)之事。金釧投井,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不祥的警号。前面写秦可卿之死也有所震动,但可卿不是宝玉圈子——阵营中人物,死的扑朔迷离,又早有病,她的死与丧事很重大,但未见很大的冲击波。金釧不同,其死明明白白与宝玉、与宝玉的亲娘王夫人有关。当然,贾政大怒还是由于贾环的添油加醋“诬告”。(王蒙《红楼启示录》第11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 贾环 贾环这个谜语也是那等拙劣不通。贾环一有机会就用卑劣手段对乃兄下毒手,把蜡推倒烫伤宝玉之手,够恶劣的了,此次诬告更下作,真是个下流胚子。但这种写法总令人觉得有失公允,贾环这个人物失去了更多的深度和可评论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