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聚合物合成工艺讲义1-5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塑料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橡胶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橡胶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纤维 现代生活中的高分子材料—纤维 2010年上半年我国乙烯当量消费约1054万吨,比上年增长8.4%,明显高于2009年4.5%的水平; 五大合成树脂消费量为1971万吨,同比增长了13.2%,其中聚乙烯为593万吨,增长了11.8%,聚丙烯为511万吨,增长了17.7%; 合成纤维消费量为1046万吨,增长了15.1%,其中涤纶877万吨,增长了15.7%,腈纶为67万吨,同比增长了9.2%; 合成橡胶消费量为173万吨,增长了13.4%,其中顺丁橡胶为34万吨,增长了19.8%,丁苯橡胶为48万吨,增长了16.1%。 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石化产品需求的增加,2010年,我国炼油能力4.2亿吨/年,乙烯能力998.5万吨/年,2010年乙烯当量消费量为2112万吨,合成树脂能力3300万吨/年,合成橡胶能力165.8万吨/年,均居世界第二位;合成纤维能力2674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大部分石化产品价格仍将维持在相对较高的价位。 世界乙烯产能将从2006年末的1199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15840万吨/年,年均增长4.7%,累计增加3850万吨/年; 世界乙烯系衍生物产能预计从2006年末的12680万吨(换算成乙烯计),增至2012年末的16400万吨/年,年均增长4.4%,累计增加3720万吨/年;乙烯系衍生物的世界需求(以乙烯当量计),2007年为11730万吨,比上年增长5.8%。2012年预计需求将增至14250万吨,年均增长4.8%,累计增加3520万吨。 预计全球丙烯产能将从2006年末的814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10400万吨/年,年均增长4.2%。全球丙烯衍生物产能(以丙烯计)将从2006年末的7530万吨/年增至2012年末的9630万吨/年,年均增长4.2%。预计全球丙烯衍生物的需求(以丙烯计)将从2006年末的6600万吨增至2012年末的8870万吨,年均增长5.0%。 橡胶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较大变,当外力解除后, 又能迅速恢复其原来形状的高分子弹性体。 煤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位居榜首(约占70%),煤的年消费量在10亿吨以上,其中30%用于发电和炼焦,50%用于各种工业锅炉、窑炉, 20%用于人民生活。就是说煤的大部分是直接燃烧掉的,其中C,H,S及N分别变成CO2,H2O,SO2及NOx。这样热效率的利用并不高,如煤球热效率只有20%~30%;蜂窝煤高一点,可达50%,而碎煤则不到20%。 后处理: 本体聚合法除单体和部分引发剂外,无其它介质的存在,所以与其它聚合方法相比,其后处理过程比较简单。 3.2.1 分散剂的种类 工业采用的分散剂主要有保护胶类分散剂和无机粉末分散剂两大类 一、保护胶类分散剂: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①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明胶、淀粉、纤维素衍生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 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部分水解度的聚乙烯醇、聚丙烯酸及其盐、磺化聚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二、无机粉末分散剂: 高分散性的碱土金属的磷酸盐、碳酸盐以及硅酸盐 3.2.2 分散剂作用机理 有机分散相液滴在连续相水中稳定分散的条件: (1)在有机分散相和水连续相的界面之间应当存在保护膜或粉状保护层以防止液滴凝结。 (2)反应器的搅拌装置应当具备足够的剪切速率以使凝结的液滴重新分散 (3)搅拌装置的剪切力应当能够防止两相由于密度的不同而分层 一、保护胶的分散稳定作用 作为保护胶的高分子化合物被液滴表面吸附而产生定向排列,大分子中的亲油段与单体液滴表面结合,而亲水段则伸展至水中,在两液滴之间形成高分子薄膜层,从而组织了两液滴之间的凝结 二、无机粉状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 作为分散剂的无机盐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为高分散性粉状物或胶体 (2)能够被互不混溶的单体和水两种液体所湿润,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附着力。 作用机理: 吸附于单体表面,当两液滴相互靠近时,粉末在单体液滴表面形成隔离层从而防止了液滴的凝结 粒子的大小与形态: 主要取决于搅拌强度、分散剂性质和浓度、水-单体比,还取决于聚合温度、引发剂种类和用量、单体种类、添加剂等。 搅拌强度↑,粒子直径↓。搅拌强度取决于搅拌器形式,转速等。  分散剂的界面张力↑,粒子直径↓;用量↑,粒子直径↓。  水-单体比↑,粒子直径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