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与讨论·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十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意见。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儿童IBD的处理、IBD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lphi程序[3]);(2)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3)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4)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以通过①+②的人数>80%为通过;(5)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得到认可后为初定稿;(6)初定稿在我国IBD学组和协作组全体会议中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为最后定稿。兹将全文发表如下。
第一部分 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一、诊断标准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4]。
(一)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约为1.0~1.3﹕1)[]。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的肠外表现。
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黏膜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3)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桥黏膜等[]。
内镜下黏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黏膜病变的识别能力,结合放大内镜技术,通过对黏膜微细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有助UC诊断[],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
(三)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
建议多段多点活检。组织学可见以下主要改变。活动期:(1)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乃至形成窝脓肿;(2)窝结构改变: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少;(3)窝结构改变:窝结构改变可加重,如窝减少萎缩,可见潘氏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活检病变符合上述活动期或缓解期改变,结合临床,可报告符合病理改变。宜注明为活动期或缓解期。如有窝上皮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或癌变,应予注明。
(四)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取代钡剂灌肠检查。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主要改变为: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
(五)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大体和组织学改变见上述UC的特点。
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见三鉴别诊断部分)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