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成煤矿1286W1111采面作业规程要点分析.docVIP

炽成煤矿1286W1111采面作业规程要点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炽成煤业有限公司炽成煤矿 矿井技改竣工首采面(+1286W1111”工作面) 作 业 规 程 编制单位: 生技科 编制人: 张孝锐 审核: 朱友清 矿长: 张治发 编制时间: 2011年10月 审批栏 部门或人员 建议或意见 审批人 (签字)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 生技科长 安监科长 机电科长 通防科长 技术负责人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矿长 区(县) 主管部门 一、工作面位置、范围、周围采动情况及地面情况 1. 位置: 第一生产水平(+1286m水平)西采区 2. 范围: 东界:3号分区通风上山, 西界:4号分区通风上山, 走向长度110m; 上界:西总回风巷(标高+1364m), 下界:西中平巷(标高+1286m), 垂直高度78m。 3. 采面及相邻巷道位置关系: 见图1“采区巷道及工作面布置示意图”。 4. 周围采动情况: 本采面以上是西总回风巷之上的实体煤层,还未开采。本采面以下为西中平巷之下的的实体煤层,也未动采。本采面以东为溶蚀带、薄化尖灭带无开采价值,弃采。本采面以西为实体煤层,以后是本采面的接替工作面。 5. 地面情况:荒坡野岭、荆棘杂草。 二、地质情况 1. 煤层厚度、倾角、可采储量 厚度:0.3~1.0m,平均0.7m; 倾角:一般55°~65°,平均60°; 容重:1.40t/m3; 地质储量 9.0 kt,可采储量:7.6kt。 2.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水文地质情况 矿区位于七曜山背斜西翼。岩层总体倾向314°~355°,倾角38~44°,呈单斜构造,断裂少见,构造简单。 矿区的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开采煤层1层,代号为K1,平均倾角42°,平均厚度0.5m。但本采面一带,煤层平均倾角有60°,平均厚度达0.7m。 煤层顶板:伪顶为炭质页岩,厚0~0.1m不稳定;直接顶为泥质页岩,一般厚度2.5m,较稳定;老顶为厚~中厚层状燧石灰岩,一般厚度57m。煤层顶板以泥质灰岩、燧石灰岩为主。 煤层底板:为铝土岩,厚1~3m,平均2m,遇水易软化膨胀。为K1煤层的标志层。 3.煤质情况 K1煤层呈黑色,条痕呈黑褐色至黑色,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为半暗型和半亮型,少量暗淡型,不含矸石。根据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2010年8月分析检验,其煤质分析结果为: 水分:0.96%Mad; 灰分:33.44%Ad; 挥发分:14.26%Vdaf; 固定碳:57.07%FCd; 焦渣特征:2(1-8)。 全硫:6.67%St,d。 K1煤层属中高灰、高硫、高热值无烟煤,可作动力用煤、发电用煤、水泥用煤、化肥厂用煤和民用煤。 三、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条件 矿井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冲沟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地表水大多沿冲沟排出区外。部分再沿岩溶漏斗、裂隙渗入地下。地下水补给以岩溶漏斗、裂隙侧向补给为主,成为矿井主要充水水源。另F1断层已出露地表,由于切割强烈,易形成断层导通水。 (二)含、隔水层 1.含水层 矿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基本为石灰岩,岩溶裂隙导通形成地下水,是矿区的主要充水水源。 2.隔水层 相对隔水层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P2W)下段,由页岩、泥岩、钙质页岩、煤层、铝土岩组成,岩层稳定,隔水性良好,为相对的隔水层。 3.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内有一条自然冲沟,矿区为斜坡地形,有利于地表水体排泄。地下水以岩溶裂隙水为主,裂隙水次之,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源,矿区隔水层分布范围大,含水层厚度及出露面积小,不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次为老窑积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4.矿井充水因素 根据矿山地貌及地质情况,矿井充水以大气降雨为辅,以岩溶裂隙侧向补给充水为主。雨季大气降雨大部分沿地表冲沟排出区外,部分沿岩溶漏斗、节理、裂隙渗入地下。在采掘过程中,当煤层底板揭穿后,灰岩中的岩溶裂隙、漏斗水侧向补给渗入矿井,对采矿有一定影响。其次,老窑和采空区积水也是矿井充水的一个重要因素。 矿井老窑和采空区基本无积水,因为开采煤层极薄,矿井采后又及时填充,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矿井水基本上从平硐流出地面,使矿井空区积水空间很小,仅有低凹井巷处可能有积水,但对矿井威胁不大。 矿井附近有几个老窑井筒,其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开拓井巷很短,老窑井巷水沿平硐流出,老窑井巷基本无积水,对矿井威胁不大。 5. 矿井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20m3/min; 最大涌水量40m3/min。 四、 采区生产系统 (一)运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