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建 社会心理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建 社会心理学.doc

成绩 南阳理工学院《社会心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及其干预 姓名:史丽珍 学号:1101815032 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儿童欺负行为的研究及其干预 【摘要】在校园内或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儿童欺负行为比较常见,是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有可能发展成校园暴力。在过去的20多年里,学校欺负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儿童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分析,培养儿童健康人格,采取科学教养方式,加强正面教育是对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欺负行为 受欺负 干预 1儿童欺负行为的界定 儿童欺负行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D·01weus在瑞典和挪威所做的研究。近年来,这个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儿童欺负行为主要发生在校园或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是一种常见的校园不良行为,并很有可能发展位校园暴力。欺负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及学习生活均为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欺负行为及其动机进行探讨,为有效的欺负干预提供解决途径和理论支持,对创设宽松的育人环境,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增强社会稳定,改良社会风气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目前研究者一般采用Smith对与欺负行为所做的界定,即认为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较弱的一方重复进行的攻击,并将欺负行为视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并划分出欺负行为区别于一般攻击行为的三个特征:(1)未受激惹性;(2)重复发生性;(3)双方生理或心理力量上的不平衡性。也有人认为,欺负的本质不在于行为发生的频次或重复发生与否,偶然一次欺负行为也是欺负行为,并不因为只发生一次而改变性质。因此,在对欺负行为进行定义时,不宜将欺负的重复发生性作为一个本质特征来进行界定。在划分欺负类别时,可将其归属于非频繁性欺负类。如果将偶然发生的欺负行为排除在外,势必会统计分析时漏掉一部分数据,从而降低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我们认为,欺负的频次可作为研究欺负行为发生程度的 重要指标,帮助我们系统地、清晰地分析欺负行为,但不宜作为本质特征来界定欺负行为与其他攻击行为的区别。二、欺负行为的研究方法方法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欺负行为的普遍性及其基本特点、儿童对待欺负行为的认知态度、儿童欺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方面。 2学校欺负事件发生的普遍性与影响 研究者利用同伴提名法、问卷法,分别在2002年6月、2003年6月和2004年6月对武汉市一所小学3、4、5、、6年纪儿童进行调查。使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知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儿童的受欺负与心理社会适应有密切的同时性关联;暂时性受欺负引起的适应困难相对来说是短暂的,随着受欺负的停止,儿童的心理社会适应可能回复到正常水平;但是,随着受欺负持续时间的延长,儿童会经历更广泛和更严重的适应困难。 由于各种研究中所使用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不一样,学校欺负发生率到底有多高,很难做出一个确切的判断。但是从欧洲及北美的一些大范围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欺负是非常常见的现象。Olweus对挪威715所学校的13万名8—16岁的中小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大约15%的儿童“有时”或“经常”卷入欺负行为,其中约9%为欺负者,7%为欺负者。严重卷入欺负行为的约占5%,约3%以上为受害者,2%为欺负者。在4—6年级的学生中,有25%的学生在过去的3个月里反复地欺负其他学生。一项研究发现,在研究进行的四年中,整整60%的被试在某个时间里被划分为被欺负者,只有40%的儿童是从来没有受到过欺负的。其他国家也得到了相似或更高的比例,比如芬兰、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 欺负是一种反社会行为,从宏观方面来说,它会影响正常的校园秩序,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难度,也恶化了社会风气;从微观方面来看,影响了欺负卷入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如经常受欺负者可能因受到同伴的踢打等行为而受到伤害,产生害怕情绪而不愿意去上学。同时,因为被欺负带来的挫折感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孤僻、不能很好地与同学交往,表现出情绪抑郁、焦虑等症状,从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等。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儿童自杀。另一面,对于欺负者来说,经常欺负他人会引起同伴群体的排斥,导致不能正常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社会交往困难,而且可能导致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 3对教育和干预的启示 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