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解渴”史找水路越走越远.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解渴”史找水路越走越远

昆明“解渴”史:找水路越走越远 1918年5月2日,翠湖九龙池开始供水,日供水量1千余立方米;   1990年,昆明已经拥有5座自来水厂,年供水10021万立方米;   2007年3月25日,掌鸠河引水工程完工,年供水2.5亿立方米; 2012年4月1日,清水海引水工程向昆明供水,年供水1.7亿立方米。 走近翠湖九龙池——看自来水历史 历史上的春城昆明,曾经沟河纵横,龙潭遍地。位于市中心有个九龙池,因翠湖东北面竹林岛池中有九个出水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名九龙池”。90多年前的1917年,九龙池建成了昆明历史上的第一个自来水厂。将九龙池水抽到五华山上之后向市民供应自来水,昆明人称之为“机器水”。毫无疑问,这是近代昆明的骄傲。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九龙池水到了上世纪的1970年代便枯竭见底。美丽的翠湖从此因为没有了水源而干涸,供应春城人吃水的九龙池变成了自来水历史博物馆,泉水汇成的翠湖也变成从盘龙江等处通过涵管引来。 走近翠湖九龙池,看着这个曾经被昆明人引以为荣的自来水厂遗址,不禁感慨万端。过去的春城,除了有九龙池的机器水,还有众多的龙潭水井水河水可以喝,更不要说滇池水了。然而仅仅才几十年的光阴,沟河纵横,龙潭遍地的春城变成了一个缺水的城市。从九龙池到松花坝水库,从滇池水到掌鸠河云龙水库,还有正在引建的清水海之水……,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固然是主要的原因,但这些通过漫长的管道直接通到各家各户的水里面,我们有多少吃进肚里,又有多少随着抽水马桶最终流进滇池?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九龙池的干涸,我们不禁要问,再过100年昆明人喝哪点的水? 清水海水库。 夏德锐摄   2012年3月28日,翠湖公园内,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门口,三名男子透过门上的玻璃,正“窥视”着馆内的一切,而博物馆的门则紧锁着。他们不是在探寻历史,只是好奇。   就是在这里,开启了昆明市饮用自来水的历史:1918年5月2日,这一天,博物馆内的2台法国抽水泵、2台德国西门子电机正式启动,向昆明市供水。最初能享受供水的主要是机关、学校及绅商大户人家。   那时,对生活在昆明的人们来说,能喝上自来水是多么稀罕的事。水费昂贵,用水实行水表计量,每立方米水价为7分3厘5毫银元,折合下来大约是3公斤大米的价格。   不计较其他因素,就价格相对比,当时的水价比现在还贵。那时,水对昆明这座城市而言是珍贵的。   在梳理昆明饮水的历史时,不难发现每一次的工程引水“解渴”,对昆明都是一次极富标志和转折性的事件。时至今日,水在昆明依旧弥足珍贵,缺水成为一种常态。水也成为昆明城市发展的一大考验。   九龙池开启自来水历史   昆明饮用自来水的历史,首先应从翠湖公园内的九龙池开始追溯。   2012年3月29日,上午。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内,一名年长的工作人员正在擦拭着馆内的玻璃柜台。柜台内陈设着铅制水管、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图纸、修建自来水厂时筹款股份票券、自来水公司管理章程等等。   与玻璃柜台相连接的另一间室内,则是按原状摆放着几台法国建造的抽水泵和德国西门子电机。“整套设备都还是完好的。”馆内工作人员说,在1999年建馆时,还接通电源测试过,一切都是正常的。   “当时城市用的自来水,就是从公园内的九龙池抽取。抽水泵1973年才关闭。”该名工作人员回忆说,“后来因为圆通公园下面修挖防空洞,水被挖断后,翠湖公园的池塘也干了水。又在下面做补洞、防漏处理,才保住这里的水。”   相关史料记载,191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投产后,陆续向昆明送电,为昆明创办自来水提供条件。1915年,黄毓成、罗佩金、王灿等一批开明绅士,倡议创办自来水,并经当时云南督军唐继尧赞同,招商集股,筹措203420银元。并委托英商旗昌洋行代安装,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   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水厂以翠湖九龙池为水源,日供水量1千余立方米。供水管道全长9.5公里,分东、南、西、北四条干管全日供水。水费实行“水表制” 计量,每立方米自来水为7分3厘5毫银元,大约折合大米3公斤左右。   史料记述称,1920年5月,昆明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五华山西面升平坡(今华山西路),厂房设在翠湖九龙池,吸水送至五华山清水池,供全市饮用。至1922年,全城仅安装水表35支,龙头84个,各街道水盘(水站)44座,且用户大多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商大户人家。   为扩展昆明自来水营业,1923年,昆明市政公所拨款3万元,提供补助。当年9月,改为官商合办昆明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32年,改名为昆明市自来水厂。1957年,将自来水厂厂长改为经理。其间担任总经理的先后有丁绍文、华封祝等八人,水厂有职工四十余人,其中工头、领班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