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Challenges are: Construction site logistics Scheduling the purchase of equipment * * Challenges are: Construction site logistics Scheduling the purchase of equipment * * 极轴跟踪系统 连排极轴跟踪系统 独立极轴跟踪系统 * 固定支架和单轴自动跟踪支架的比较 自动跟踪支架 固定支架 * 武威水平轴自动跟踪系统 (纬度36度) 北京市计科公司在大唐电力武威500kW光伏电站的水平轴向日跟踪系统,比固定安装最高提高26%发电量。 * 武威双轴自动跟踪系统 北京市计科公司在大唐电力武威500kW光伏电站的双轴向日跟踪系统,比固定安装提高增加42%发电量。 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测系统 * 美国 Springevell 5.0MW 光伏电站网站 www.GreenW/pages/solaroutput.asp 特殊设计(遮挡和占地计算、抗风能力设计、系统的防雷接地) 太阳电池方阵间距计算 计算当太阳电池子阵前后安装时的最小间距D。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早9:00至下午3:00 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 按照国家标准公式计算间距: 当光伏电站功率较大,需要前后排布太阳电池方阵,或当太阳电池方阵附近有高达建筑物或树木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建筑物或树木的阴影,以确定方阵间的距离或太阳电池方阵与建筑物的距离。 一般确定原则:冬至当天早9:00至下午3:00 太阳电池方阵不应被遮挡。 计算公式如下: 太阳高度角的公式:sin? = sin? sin?+cos? cos? cos? 太阳方位角的公式:sinβ = cos? sin?/cos? 式中:?为当地纬度; ?为太阳赤纬,冬至日的太阳赤纬为-23.5度; ?为时角,上午9:00的时角为45度。 D = cosβ×L,L = H/tan?,? = arcsin (sin? sin?+cos? cos? cos?) 太阳电池方阵抗风能力设计(依据:GB50009-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1、需要计算受风梁在受风条件下的弯曲应力和弯曲度; 2、需要计算支撑臂在顺风条件下的压曲强度和逆风条件下的拉伸强度; 3、需要计算在受风条件下螺栓的剪切力(折断力)的耐受强度。 Q:设计用风压 (N/m2) Aw:受风面积 (m2) 设计用风压Q: Q = Qo ? H ? I Qo:基准风压 H: 高度修正系数 I: 环境系数 I 环境系数: 对风无遮挡的空旷地带:1.15 对风有少量遮挡: 0.9 对风有较大遮挡: 0.7 H 高度修正系数: 太阳电池支架抗风能力的设计 风压荷载 太阳电池方阵支架结构的设计要考虑风压荷载,防止因强风导致普破坏。 作用于太阳电池阵列的风压荷载由下式计算: W = Cw ? Q ? Aw W:风压荷载 (N) Cw:风荷载体型系数 风荷载体型系数 顺风 方阵倾角 逆风 0.79 15 0.94 0.87 30 1.18 1.06 45 1.43 风压高度修正系数 距离地面高度 地面粗糙度类别 (m) A B C D 5 1.17 1.00 0.74 0.62 10 1.38 1.00 0.74 0.62 15 1.52 1.14 0.74 0.62 20 1.63 1.25 0.84 0.62 30 1.80 1.42 1.00 0.62 40 1.92 1.56 1.13 0.73 50 2.03 1.67 1.25 0.84 Qo 基准风压: 基准高度为10米 Qo = 1/2 ? ? ? Vo2 ?:空气密度 (N ? S2 / m4) 冬季空气密度取:1.274 (N ? S2 / m4) Vo:地面10米处50年最大风速 (m/S) 取:42 (m/S) 太阳电池支架抗风能力的设计 1、受风梁弯曲强度和弯曲度的计算 弯曲力矩M: M = WL2 / 8 (Nm) W:单位长度上的风压 (N/m) L: 跨距长度 (m) 弯曲应力P: P = M/Z (N/cm2) Z:角钢的截面系数
文档评论(0)